“糖尿病”这个词汇相信大家已经不陌生了,我们身边不少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都受到了它的困扰。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长期发展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这类疾病一旦控制不好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不算少数,相信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人在为血糖发愁。根据统计研究显示,预估到203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甚至可能达到5.52亿人。糖尿病患者最关心的其实就是血糖了,因为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并发症问题。
我们知道,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这里说的控制血糖,既包括空腹血糖,也包括餐后血糖,还包括血糖波动。只有这3个方面都控制好了,才能达到预防并发症的目的。相对来说,空腹血糖是比较好控制的。而餐后血糖由于受饮食影响比较大,想控制得很理想,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由于空腹血糖是大家平时最关心最在意的,所以空腹血糖的数值大家都牢记在心,一般而言,正常的空腹血糖范围是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在6.2-6.9 mmol/L,那么就考虑空腹血糖受损,这个阶段往往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时的两大依据,也是监测糖尿病病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8—12小时内监测的血糖值;餐后血糖一般是监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那么,患者在血糖监测时,更需要关注哪一个指标?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同济医院的宋利格医生。
糖尿病诊断时必须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能反映自身胰岛素分泌能力,1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往往很高。另外许多其他检查,如肝肾功能、血脂、血胰岛素等也需要空腹进行,而这些值对将来糖尿病的治疗很有帮助。所以,要诊断糖尿病必须要空腹抽血。
不管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是检测糖尿病人血糖情况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些人是重视餐前血糖,而不重视餐后血糖。其实这样是不对的,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各有各的用处。我们知道餐前血糖的标准值是3.9~6.1,如果大于7.0且不同时段,不同日期测三次以上都大于7.
餐后血糖指的是进食后两小时所测量的血糖值。一般而言,人们的餐后血糖应在4.4mmol/L-7.8mmol/L之间。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控制餐后血糖在4.4mmol/L-10.0mmol/L之间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身体健康。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餐后血糖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餐后血糖通常都要讲一通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在劝说下才测。餐后血糖非常重要,是人体血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的进餐速度不一样,5分钟是一餐,也可能1小时才吃完一顿饭,从这个时间进行计时,比较容易准确把握时间。
四大常见的血糖检测指标空腹血糖:隔夜禁食8-10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00)。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也可以反映降糖药物对基础血糖的效果,即前一天晚间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