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母子拖着行李箱,踏上了前往厦门航班。这么多年来,陈由伟始终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他曾“厌恶”过数学,后来却爱上了数学,如今身为数学系硕士的他终于能够放下心里的负担给父亲扫墓,更能毫无压力地前往父亲曾经曾经见证了父亲陈景润辉煌岁月的校园,参加百年校庆。
活动现场。红网时刻新闻9月22日讯(记者 李赛凤 刘志雄 秦楼 剪辑 杨滋)9月22日,在百年中国数学科普专场暨《共和国的数学家(青少版)》新书发布活动现场,嘉宾陈由伟在《科学的春天》油画中,自豪地找到了父亲陈景润的画像。活动现场,陈由伟倾情推荐《共和国的数学家(青少版)》丛书。
中新网福州8月14日电 (彭莉芳)13日,陈景润科学基金会首次在福州胪雷村胪峰陈氏祠堂颁发“景润学子”奖学金。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出生于福州胪雷,1973年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详细证明,引起世界轰动。
来源:东南网优秀学子获奖 主办方供图 8月13日,陈景润科学基金会首次在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的家乡福州胪雷村颁发“景润学子”奖学金。陈景润之子、陈景润科学基金会理事长陈由伟以及嘉宾,为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考上“985、211”的五位胪雷考生颁发荣誉奖杯及各10000元奖学金。
此时,一个焦灼的人已经在重庆饭店的门口早早等候。我和小董扶着周明老师进入饭店的旋转门,只见一个高个儿壮实的中年男子双手捧着鲜花,在几个人的陪伴下,抢步站在周老师面前,深深地鞠上一躬,道了声:“您好,周老师!我是陈景润的儿子陈由伟。”
90年代,数学家陈景润留下的最后一张全家福,镜头中的他戴着帽子,穿着一件西服,看上去和蔼可亲,妻子由昆穿着军装坐在他的身旁,后面穿着校服的男孩是他们的儿子陈由伟,虽然镜头中的陈景润笑得很开心,但这个时候的他身体已经不好了,就在这一张照片拍摄后不久,他就遗憾的离开了人世。
9月22日下午,“百年中国数学科普专场暨《共和国的数学家(青少版)》新书发布”在北京举行。严加安、张伟平、袁亚湘、周忠和、周向宇、汤涛、李骏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现场其他嘉宾一起为《共和国的数学家(青少版)》新书的发布揭幕。
日前,读到知名散文家红孩的文章《长江有情起歌声——陈景润之子陈由伟与著名编辑家周明的历史性相见》,感慨良多。这篇文章不仅再现了经典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从筹划到采写再到发表、出版的完整过程,更勾勒出一段跨越时代的深情。
邓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涌现出一批举世闻名的数学家,其中陈景润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位。1933年5月22日,陈景润出生于福建福州的仓山区,家境虽不显赫,但陈家在当地小有名气。陈景润的父亲在邮局工作,大伯和二伯也都在邮政系统担任重要职务。
相信我们绝大部分人,在小学学习语文课的时候,都接触过一篇课文:《不知疲倦的人》。但就是陈景润这样一个人,在他为了科学事业一辈子勇攀高峰的过程中,个人的感情,却产生了一些空白,在他最容光焕发以及神采飞扬的年纪,并没有遇到真正自己所爱的人,一直到了他47岁那年,才遇到了他的人生挚爱,并且最终跟这个人走到了一起,同样还诞下了属于两人的爱情结晶。
著名作家红孩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在北京郊区双桥农场,1984年中学时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在朝阳区文化馆参加多次的文学活动,亲耳聆听过萧军、袁鹰、从维熙、刘绍棠、韩少华、陈建功、陈祖芬、张辛欣等众多作家的文学讲座,并在那一年发表了小说处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