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9月11日电 题:从村村“独唱”到连片“大合唱”——沂蒙老区乡村振兴蹲点观察新华社记者王阳、刘铮在地处沂蒙老区的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不少村民家里堆放着成捆柳条,一些村民坐在屋内、手指上下翻飞,让一根根柔韧的柳条相互编织缠绕,一件件精美的柳编制品很快便跃然眼前。
在临沂客户端讯 宋福震是临沂市费县政协机关综合保障中心副主任、退役军人,现任费县薛庄镇鑫合村第一书记。他曾被村民联名请愿留任,连续5年被选派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两个省定贫困村、经济空壳村实现了美丽蝶变,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和市级美丽乡村。
阳光明媚,青青的麦田里农用设施齐全,屋顶的光伏板如跳跃的音符,村中的新能源车充电桩上彩灯闪烁……冬日的闫家庄村处处透露出科技的气息。11月14日,闫家庄村村民韦祥云忙完手头的活计后,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打开乡村能源客户端,查看自家光伏的运行状况。“天不孬,今儿发了60多度电。
2023年5月19日上午10点左右,84岁的袁梅丰慢慢地踱出家门,沿着山村的石板路,穿过一段缓坡,在一处台阶前停下,坐在台阶旁的阴凉里,那儿已经坐着四五个老人,最年轻的超过七十岁,年纪最大的两位,都已经九十岁了。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30日讯 沂水县西墙峪村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优势,通过文旅融合发展,闭塞的小山村实现了美丽蝶变。早上四点多,天刚蒙蒙亮,沂水县西墙峪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成就带着村民紧张地装修民宿小院,他们想赶在暑期前开门纳客。
大众网记者 欧瑞璋 王雪 通讯员 孙雪 临沂报道熏风五月至,清夏沂南行。在第十一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来临之际,大众网记者带你走遍沂南,尝当地特色美食,通过日常三餐,与老区真实生活来一场面对面的交流。沂南人美好的一天从一碗糁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