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台山的五个台顶上,分别建有东、西、南、北、中,五座台顶寺庙,分别是东台顶的望海寺,西台顶的法雷寺、南台顶的普济寺、北台顶的灵应寺、中台顶的演教寺。这些台顶上的寺院里,正殿虽然供奉的都是文殊菩萨,但名字却各有不同。
五台山风景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的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同时也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其以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
来五台山有大朝台和小朝台之说大朝台是指走遍五台山的山路,朝拜过五个台顶的文殊菩萨。也可以说是在五台山礼拜过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称之为大朝台。一般人说去五台山就是指台怀镇,对佛教徒则不然,他们有大朝台和小朝台之分。可是,在清朝以前,并没什么大朝台和小朝台之分,只有“朝台”。
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随着佛教中国化进程的不断完善,菩萨信仰的日益深入,人们不断地遴选出更能够寄托他们的现实苦难, 帮助他们实现圆满梦想的大智、大勇、大行、做大牺牲的菩萨,从而形成文殊、观音、普贤与地藏这四大菩萨。
前文已经说过,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谓大朝台,就是东西南北中四个台顶分别供奉了五方文殊菩萨。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中,南无文殊菩萨代表大智,《普贤行愿品》中也写到,“文殊师利勇猛智”,就是说文殊菩萨具有无尽的勇气和智慧,所以很多家长拜文殊,祈求孩子学业有成。
这就要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要在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
五台山山上山下大小寺庙超过上百座,较大的就有十几座,那么,哪一座人气最高呢?我们先从山下说起,被梁思成称作“中国第一国宝”的佛光寺曾出现在敦煌壁画的《大五台山图》中,寺内的东大殿是中国现存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中最大的一座,但这座光环笼罩下的寺庙因地处偏僻,并没有太多游客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