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一词最早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当时,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仅信任奸臣赵高,还滥杀忠良,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因此,各地纷纷掀起反抗暴秦的浪潮。刘邦和项羽原本是楚怀王的将领。楚怀王宣布,谁先进入关中,谁就能称王。于是,刘邦和项羽分别率军西进和北进。
约法三章 项羽在巨鹿和秦军进行大战的时候,刘邦也在向秦朝的都城咸阳进军。在巨鹿,秦朝大将章邯率领部下向项羽投降了。章邯投降的消息传到了咸阳,秦朝廷发生了混乱。那时,秦朝的大权完全掌握在中丞相(官名)赵高手里。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人马离咸阳不远了。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发展,并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运用法治典故析法明理,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法治的中国精神和民族品格得以彰显,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在法治和国家治理上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约法三章”事件是发生在我国秦末汉初时期的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约法三章”内容十分简洁,但精神内涵丰富,其所提出的有关政治和法律主张,不仅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并成为西汉以后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精神内涵,在中国政治文明史和法治文明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