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前面的头条文章《从八卦到六十四卦不一样的推演过程》的逻辑性,在三爻结构的《八卦》之后、六爻结构的《周易》之前,应该存在着四爻结构的十六卦《连山》,五爻结构的三十二卦《归藏》。如图所示:从无极到六十四卦的推演逻辑过程图但是,从历史古籍中查证,并不能完全支持我的推断。
《周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经文部分,称为《易经》,一是传文部分称为《易传》。一般所称《易经》都是广义的,包括了经文和传文,是对《周易》的尊称。经文是由周朝的周文王和他的儿子周公旦所写的,是周文王根据伏羲先天八卦推演出后天的文王八卦,继而演绎出文王八八六十四卦。他们写了卦辞与爻辞。
《山海经》记载“六座日出、日入之山”,用太阳一年的六次轨迹变化,标注阴阳的转换,就是佐证。彝族是古羌族的后裔,有一本古历法《天文历法史》记载 :远古的彝族首领、圣人戈施蛮住在黙啍伯山中妮伯勒山头的一个名为默戈的山洞内,创立十个 月的纪时制度,并记载在他的书中。
很多朋友看到标题可能纳闷,易经不是传下来了吗?怎么又说失传呢?其实,根据记载我们的易经总共有三部,分别是《连山易》、《归藏易》和我们熟知的《周易》,如今在世间流通的通常都是《周易》的内容,也就是周朝文王所撰写的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