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自任殿右三十检点独立领兵作战时起,就素以打硬仗著称于军中。在陈玉成的领导下,他的部队中能征善战者诸如后来的遵王赖文光、扶王陈得才等人皆天下闻名的战将,但论冲锋陷阵最为凶猛之人除了连曾国藩都畏惧的靖东主将刘玱琳之外就是捻军过来的孙葵心。
我陈玉成,生于广西藤县那片贫瘠却孕育着热血的土地,未曾读书,但受到叔父授教,十四岁的我,心中满是对命运的不从与对未来的憧憬。那一年拜上帝教风起云涌,听说他们管官府叫清妖,反正穷苦一生,不如揭竿而起,我们一家人烧毁了房屋田产,毅然决然地随叔父陈承瑢投身于金田起义的洪流之中。
很多开国之主往往是雄心万丈的,人家有着统一天下的雄心,所以往往在功业未成之时,是克勤克俭的,而且这些人有很强的权力欲,要抓权的,有的很多开国之主,在天下底定之后,还是牢牢不忘权力,甚至要要把功臣都诛杀掉,可是,洪秀全和他们恰恰相反,太平军把南京打下来,改名天京之后呢,洪秀全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家这个生活真是够幸福。
陈玉成,于1837年出生在广西藤县的一个贫苦农家,幼时上过几年私塾,14岁参加金田起义。他作战勇猛,每战必先,当时清朝的情报资料《贼情汇纂》记载说:“玉成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贼中之最可恨者”。
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在天京会议后,洪秀全已经明显看到将领之间在相互配合上存在的问题,心里很不愉快。在太平天国后期,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是支撑太平军的两大柱石。如果他们能顾全大局,服从天京的指挥,统一行动,从当时形势看,事情还是大有可为的。
1862年3月,安徽省庐州郡(今天合肥)英王府。英王陈玉成坐在府内,看着一封手下刚刚写好、马上就要发出去的书信,眼神里是无法掩盖的焦虑与烦躁。这封信的开头是:"宗弟陈玉成启护王坤书宗兄殿下惠览:"收信人是刚被洪秀全封为护王的陈坤书,当时负责镇守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