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谈及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关注事后退费,还应关注事前预防。近日有网游公司表示,旗下80款游戏将落实防沉迷新规接入工作,严格实施账号实名制度,探索“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深化,不失为一种事前预防的好办法。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一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6月17日,腾讯游戏对外宣布,经过多次灰度测试、技术调优后,正式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在对已实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础上,专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对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进行甄别。
6月17日,腾讯游戏宣布,将正式升级未成年保护措施,在在对已实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础上,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对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进行甄别,以解决“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游戏产业创造了超过2500亿元的市场空间,积累了6.5亿的用户规模。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抑制游戏对未成年人潜在的不良影响,也是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议题。2021年8月30日网游防沉迷新规发布,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和游戏行为做出了更加严格的管控。
“人脸代过”进行虚假实名认证,未成年人“变”成年人无限制玩游戏?最近,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2022年四川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有一起因帮助未成年人玩游戏进行“人脸代过”的侵权案例。
6月17日,腾讯游戏方面宣布,经过多次灰度测试、技术调优后,自即日起腾讯游戏正式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在对已实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础上,专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对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进行甄别。
7月17日,腾讯游戏宣布开展“2024暑期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等成年人账号游戏问题,多方位升级人脸识别策略,新增家长防骗小课堂和专线服务,针对性打击租号黑产,同时也推出运动赛事及产品,鼓励家长孩子放下手机一起运动,共度快乐暑假。
近年来,“熊孩子给网游进行大额充值”等事件时有发生,甚至还衍生出一种“游戏代退费”的诈骗产业链——一些黑中介和商家利用家长们急于找平台退费的焦虑心理,以提供未成年人网游“代退费”服务为噱头,欺诈家长钱财等情况引发广泛关注。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暑期已至,未成年人偷用家长账号或租号玩游戏怎么办?如今,游戏防沉迷再添新“黑科技”。7月17日,腾讯游戏宣布将重点针对账号冒用问题升级人脸识别策略。据介绍,新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扩大人脸范围;另一方面,通过“防代过人脸巡查”防止租号黑产代过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