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北京怀柔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建设成功;合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园区已经启用;稳态强磁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散裂中子源等陆续建成使用……中国大科学装置建设持续推进,为全球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更强力的支撑。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谭羽清 实习生 杨嘉良在甘孜稻城的海子山上,有这么一座大科学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它是全球灵敏度最高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而在成都的兴隆湖畔,则坐落着LHAASO的研究平台,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
曹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首席科学家。自1994年起活跃于国内外宇宙线和伽马天文领域,参与多个国际宇宙线实验,提出并领导设计、建成了伽马射线探测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
中新网成都5月30日电 题:科技工作者谈科学家精神:爱国、奉献与求实作者 王利文“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信念、兴趣、使命感。”谈及科学研究的秘诀,中国科学院院士、“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表示,这些内在动力驱使科研工作者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下去,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
握着还没来得及修的碎屏手机背起鼓鼓囊囊的双肩包何会海大步穿过热闹的人群走出亚丁机场他头顶是似乎触手可及的云彩脚边是冰川千年演化留下的漂砾他的目的地在10公里外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那里有一张“大网”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宇宙线是一种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里面装着宇宙的历史何会海是“大
中新网成都5月25日电 (王利文)“我们需要将反应物加热到1亿摄氏度以上,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24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团委书记郑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青少年们介绍新一代“人造太阳”的工作原理,让孩子们惊叹不已。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车家竹宇宙线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世纪之谜,研究宇宙线及其起源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径。地处四川省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灵敏度最高的超高能伽马射线巡天望远镜和能量覆盖最宽广的国际领先的宇宙线观测站,它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寻找宇宙的起源。
《以先辈之名 立时代新功》新闻系列片今天播出《对话宇宙·“高能物理研究所拉索团队”》中国科学院院士曹臻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首席科学家15年前正是由他提出了“拉索”项目的最初构想在初入宇宙线观测之旅的10多年时间里曹臻经历了西藏羊八井高原环境的洗礼也经历了无数次实验的失败此后
来源:安徽日报科学岛“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再创世界纪录。中国科大“祖冲之三号”刷新超导量子计算最强优越性…… 安徽面向新阶段新要求,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一批“国字号”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勇攀科技高峰,实现并跑、领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行全面系统的部署,教育系统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动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一体化贯通、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一体化贯通,为新时代新征程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贡献。
开栏的话:我们的星辰大海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路上,一批国之重器铸造起科技强国的脊梁,一代代科学家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只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今天起,本台推出系列报道《我们的星辰大海》,讲述大国重器背后的科研故事。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吴浩 文露敏 摄影 李强入夜后的甘孜州稻城县,银河如幔星空浩瀚,是游客眼中绝美的风景。在距离稻城县城约50公里的海子山上,有一群人同样仰望着星空,他们在等待另一种绝美的风景:宇宙线。这风景携带着来自宇宙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