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镇国之宝,一件搬不动,一件看不懂,一件命运坎坷,一件差点被毁,件件堪称无价。渎山大玉海藏于北京北海公园渎山,大玉海是元代忽必烈下令制作的,重7000斤,一次可存储3600斤酒,是现存最早的特大型的玉雕。
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截至目前,山东入选项目累计达到25项,获得次数、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海岱考古”品牌持续擦亮。跋山遗址位于鲁中南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河奎村,文化遗物出自古沂河阶地中下部。
2010年的一天,山东菏泽罕见的下了一场暴雨,从白天下到晚上,持续了很久,雨过天晴后,人们又开始新一天的忙碌,正在建筑施工的菏泽市国贸中心的工地,则因为这一夜的暴雨形成了大量的积水,为了能够继续施工,工地决定抽出积水,但就在这时,工人们却在抽完水的地面上发现了很多陶瓷碎片,还有一些陶瓷罐子,工人们按捺不住好奇心,就继续往下进行挖掘,很快,各种瓷器陶器,还有破旧的木板,就这样呈现在工人们的眼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3日讯千年来,大运河之上樯帆如林,万船竞渡。不仅利于漕运,更因其贯通南北,商运繁盛,数十座商业城镇在两岸兴起。由此,大运河及其沿岸水流、人流、物流集聚,商品流通......诞生了最古早的“流量”。鼎盛时期,“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
亚洲第一巨舰山东威海发现定远舰残骸,考古专家打捞上来的文物,令所有人都忍不住泪目,那一段悲壮的历史,在尘封100多年后,再次展现在众人面前。在沉闷浑浊的海水下工作良久,考古人员终于上岸,虽然辛苦,但是这一次有着小小的收获,无论多么辛苦也都是值得的。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于日前启动,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最终确定32项参评。此次,山东一共有4项参评项目进入初评,按年代早晚排序依次为:山东沂水跋山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东临淄南马坊大墓和车马坑、山东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
“寻找甲午沉舰的工作,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硕的海战遗址考古项目。”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志浩位于山东威海的刘公岛,一艘7000吨级铁甲舰静驻岸上,吸引游人登临参观。这是按1:1比例复制的定远舰纪念舰,于2004年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时建造而成。
202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也是甲午海战沉舰水下考古工作开展10周年。12月18日CCTV-1,22:30档,《寻古中国·水下考古》系列第五集《甲午沉舰》,充分利用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山东威海海域发掘出的甲午沉舰遗物,从考古视角解开一个个甲午海战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