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发生炎症,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病名为“毛细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冬季即将来临,气温进一步走低,病毒感染几率也有所增大。肺为娇脏,容易受外界的侵袭,冬季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近期呼吸科门诊和病房经常遇到咳喘的小朋友,尤其是低龄婴幼儿,其中病毒感染造成的毛细支气管炎较为常见。有些家长可能对此比较陌生,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毛细支气管炎。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多数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天后病情迅速进展,出现阵发性咳嗽,3~4天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喘憋,重者出现紫绀,5~7天达到疾病高峰。
据《费加罗报》11月1日报道,相比往年,今年冬季法国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疫情出现更早且更为严重。根据法国公共卫生署数据,10月17日至23日约有4500名婴儿因毛细支气管炎在急诊室就诊,其中1500人住院,周涨幅高达40%。
小孩支气管炎指支气管发生炎症,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病名为“毛细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大众卫生报记者 王璐 通讯员 曹晗入冬以来,长沙天气犹如“过山车”,雨水、阳光叠替,温差可达10度以上,而这样的天气也让疾病有了“可乘之机”。即将到来的12月开始,儿童呼吸道疾病或将“扎堆”到来,怎么让孩子的健康不玩“过山车”?
最近不少居民发现身边多了不少生病的孩子发热、咳嗽、喘息、鼻塞、流涕去医院检查既不是新冠也不是流感而是以前较少听到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今天(5月24日)河南省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近期呼吸道合胞病毒反季节流行居民日常应做好个人防护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什么危害?它与流感和新冠病毒有何区别?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冯玉婧 钱铮 徐永春)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多国出现呼吸道疾病高发情况,面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支原体等呼吸道病原体的多重夹击,相关国家的卫生机构和专家建议通过接种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等方式保护健康。
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偏肺病毒感染诊疗方案(2023年版)》,明确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有对hMPV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故不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人偏肺病毒感染是人体感染人偏肺病毒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散发,多发生于冬末及春初。hMPV感染大多表现为轻度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因出现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进展为重症肺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甚至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