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次年2月,新四军编有4个支队及军部特务营、教导营共一万余人。各团编有3个营,但第四支队第九团仅编有2个营,第四支队手枪团下辖分队编制,再加上军部特务营、教导营,新四军首批共有28个营,新四军首批28位营长有一半左右参加了1955年开国大授衔。
在这头,朋友们,如果你最近追了一部关于抗战的电视剧,不知道有没有被剧中的将领们英勇无畏打动,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真的有那么一批勇敢的“小子”们,他们也曾是风华正茂的团长和营长,没错,我说的就是在新四军历程中,那些曾经懵懂却充满理想的青年将领们,他们在1955年时,获得的军衔各有千秋,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一探究竟的话题。
历任民兵基干班班长,滨海区游击连1排1班副班长,新四军东台县独立团3营通信员,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2旅6团1营通信班班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2师6团3连、1连排长,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教导团1营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鲁南、孟良崮、莱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
由于高敬亭不满意此编制方案,遂自行决定将红二十八军、鄂东北红军独立团及鄂豫皖红军游击队组建为七团、九团、手枪团,也因此,由豫南红军独立团改编的四支队第八团队成为新四军组建初期人数最多的一个团队。第八团队的1500余人中,仅有600余人是原来的红军游击队员,其余大部分是从收编的土匪中甄选。
1932年9月,与马立峰、詹如柏等共同发动福安蓝田暴动,成立闽东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历任闽东红军独立团第5连连长、福寿独立营营长、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师特务队队长、独立师第4团团长、独立师第二纵队队长,率部转战闽东各地和闽浙边地区,积极开展游击武装斗争,反击国民党军“清剿”,胜利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陈仁洪将军陈仁洪将军,原名王继祥、曾用名陈敏。1917年11月11日出生于江西省铅山县紫溪乡沧头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全家以种田为生。陈仁洪8岁起帮家里放牛、拾柴做零活。9岁时,全家省吃俭用,凑足学费送他到本乡西山村私塾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