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傅一波200多万现金一摞摞叠起来,把透明茶几捂得严实。这是许旭用3个月“赚来”的钱——他是一个出生在中西部,28岁的县城青年,也是一名背债人。背债人,是近几年出来的新词,过去被称为“撸口子”,也就是用不同的方式从银行获取贷款,罔顾还款成为“老赖”。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农民工误入歧途成为“职业背债人”,在获得高额分成后,并未过上理想的生活,反而被持续催债、东躲西藏。同时,“职业背债人”呈现出产业化发展趋势,其背后往往暗藏着完整的黑灰产业链。所谓“职业背债人”,是指专门为他人有偿承担债务的人员。
他们专门寻找那些梦想不劳而获的人,利用他们的征信去银行贷款,先给他们进行包装,让这些甘愿做背债人的人有房有车,然后就去银行贷款,这种人经过包装以后,最少的都能贷出来几百万,更有甚者都可以贷出来几千万,这些钱会分给背债人几十万或者一百万左右,其余的钱都被那些背后操作的人拿走。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郑雪 | 北京报道近期以来,社交平台上有关预付式消费商家跑路的吐槽不断:一些商家开展促销活动,充值越多享受的优惠越多,吸引不少消费者。之后不久,开展促销活动的商家携资金跑路,接盘者往往无偿还能力,只剩拥有一张卡的消费者艰难维权。
不是“spider漫”,而是“super漫”“漫”看快评时事热点骗贷买车、异地上牌、销赃“洗白”——类似的非法套利模式正在线上线下悄然流传,个别诈骗分子“一夜暴富”后仓皇跑路,却让更多或蒙在鼓里、或心生贪念的“职业背债人”陷入万丈深渊。
原标题:“背债人”兴风作浪暴露监管漏洞嘉湖招募职业背债人骗贷买车、异地上牌,再转手“洗白”销赃……据8月15日《法治日报》报道,近日,山东省德州乐陵市公安局侦破一起特大涉汽车贷款诈骗案,其中,组织者、贷款中介、“背债人”、假证窝点和销赃汽贸公司等角色分工,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条。
“不到半年时间,我拿到了报酬却成了‘老赖’,每天只能躲在家里。”近日,曾在广东省东莞市某电子厂工作的阿胜告诉记者,他通过朋友介绍和中介包装,成了一名“职业背债人”。在获得高额分成后,他并未迎来自己想要的生活,反而持续被催债,最终他选择辞掉工作躲回老家。
关门停业是经营机构都极力避免的事情,但是如今市场上,有一些人不仅不怕店铺关门,反而把“关门停业”当成了一门生意,通过职业化的“闭店操作”,躲避债务,转移资产,有的还把消费者的预存资金一卷而空。北京的一家艺术培训机构,就通过层层操作撤资离场,两千多名家长预交的课时费,瞬间打了水漂。
资料图主编|蓝婧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 实习生|简羽编辑|张寻 责编|官莉近期,知名早教机构金宝贝关闭多地门店背后,引出社会对“职业闭店人”的关注。红星新闻调查发现,职业闭店产业链中,为跑路老板们顶包的“职业背债人”为整个链条的核心。
来源:【人民日报】近年来,预付式消费领域纠纷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如果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大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将打击消费信心。其中,“职业闭店人”与经营者恶意串通,帮助经营者逃废债务,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