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仲秋之节,在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祭月 · 祭孔岁时节日与农业文明密不可分。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告别了夏季的喧腾与绚烂,我们迎来了秋日的静美与丰赡——金风荐爽、丹桂飘香、银杏挂枝、谷物归仓……三秋过半,正当秋之韵味最盛时,中秋如约而至。“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令人生发思念的节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张聪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李辉一轮圆月,正悄悄爬上黄鹤楼的飞檐。这轮月曾在江畔照拂过张若虚的衣角,在暗夜点亮了张九龄的思念,也曾在李白寂寥时与他共饮一壶酒,更在杜甫困顿中成为他想念故乡的“灯”。
原标题:敦煌艺术里的中秋节古韵中秋 裴强莫高窟第35窟 手托日月的十一面观音菩萨 五代莫高窟第236窟 烹饪 初唐莫高窟第103窟 拜月图 盛唐陈晓红 张国宏日月星辰是古人最早关注与探索的自然现象。在先秦歌谣《卿云歌》中写道:“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猜一猜,这首诗说的是哪一个节日?谜底是:中秋节。这首诗的作者为唐代诗人王建。品读此诗,仿若一幅“中秋望月图”跃然纸上,意境优美,含蕴丰富,韵味无穷,思深情长。中秋节,我们年年过,那么,到底何为“中秋”?
新华社太原9月17日电 题:中秋时节话中秋新华社记者王学涛金风送爽,桂花飘香,又是一年中秋时。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二仙掌村村民张小女已备好粗月饼,只待皓月当空,将其与苹果、葡萄、石榴等水果摆放在农家小院的方桌上,燃香敬拜。之后,她会将“大团圆”月饼切成小块,分给赏月的家人们。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一口童年味道的月饼,一席热热闹闹的家宴,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寄托着人们花好月圆、阖家团聚的美好祝愿,也最能抚慰游子的心。中秋节源于先秦,定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以后,由天子夕月、秋社、月宫传说等多种风俗汇合而成。
张 贺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蕴含着阖家团圆、国泰民安、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美好寓意。千百年来,当“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大江南北、神州上下,到处是亲友团聚、举杯畅饮、赏月吟诗的温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