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却是结直肠癌的“前身”,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结直肠癌都是从息肉一步步演化过来的,而从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病变,并及时切除便可以消除后患。
封面新闻记者 周卓玥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火锅、烧烤等食品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但随之而来的肠道问题也日趋严重。前往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经常反映出现大便异常、腹痛、便血等症状,并在检查中发现结直肠息肉。网络上关于“肠息肉即肠癌”的传言更是让许多人忧心忡忡。
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简单来说,就是肠道内异常生长出的肉疙瘩。肠息肉可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以结肠和直肠息肉较为多见,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其发病率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那么,肠道长了息肉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往前一步是息肉退后一步是肠癌结肠息肉指结肠肠腔的隆起性病变,一般为单发息肉,有时可见多枚息肉,称为多发性的息肉。结肠息肉一般是良性病变,它的病理学分类可分为:1.增生性息肉较为常见,发生原因不明,多出现在中年以后。表现为粘膜表面呈丘状或半圆形隆起,直径约0.5cm,常为多个。
自2021年11月10日起,新疆科协全新推出科普解读类栏目《知吗?开门》,邀请科普中国专家参与科普内容的选题、撰稿、审核,栏目在新疆科协官方微信公众号“科普新疆”首发,并在新疆科协官方网站、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