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kana AI最新研发的AI Scientist-v2模型独立创作了一篇完整的科学论文,从构思到完稿全程无人类参与。令人惊讶的是,这篇论文竟然顺利通过了ICLR2025研讨会的双盲同行评审,成功骗过了人类专家。
近期,正值博士论文答辩季,有关博士论文的盲审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若仔细分析便不难看出,该话题的争议点主要在于评审标准不统一,即不同专家的评审标准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受到影响。
2011年3月底,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盲审有了初步消息,情况不大乐观。但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一下子冷到了冰窟里:他们不知道,延迟一年,对于我这样一个拖家带口,一边读书一边还要赚钱来养家的人来说,是如何之艰难!
看到AI检测系统里,毕业论文成片的红色和黄色时,舒然感到“欲哭无泪”。她在心里反问自己:难道我长得这么像AI吗?在舒然两万三千字的论文中,有几十段文字被检测出“中风险”和“高风险”。舒然解释,这意味着自己的毕业论文虽是原创的,却因为“AI率较高”无法达到学校论文过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