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华社合肥10月28日电 题:从“异乡媳妇”到“最美奋斗者”——布依族姑娘金玉琴的“奇遇人生”新华社记者周畅在远嫁到安徽黟县前,出生于1974年的贵州布依族姑娘金玉琴,有两个人生心愿:“存5万元养老”和“到长城看一看”。
新华社合肥10月28日电 题:从“异乡媳妇”到“最美奋斗者”——布依族姑娘金玉琴的“奇遇人生”新华社记者周畅在远嫁到安徽黟县前,出生于1974年的贵州布依族姑娘金玉琴,有两个人生心愿:“存5万元养老”和“到长城看一看”。
在距离全国两会开幕不到十天的时候,李利的母亲还在给女儿要穿去北京的衣服绣花。母亲说自己年纪大了,眼睛不好,绣得没有原来精致了。但在李利心里,这是60岁母亲给36岁女儿的礼物。“只要是妈妈绣的,就是最好的。”李利说,“我要穿着妈妈亲手绣的衣服,走进人民大会堂。
——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王氏大屋侧记2014年11月黔南州第六届旅游发展大会期间,大会主会场——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被誉为“中华布依第一堂屋”的辉岩寨百年王氏大屋,领衔其它八家古民居,成为众多游人探古观今、流连忘返的乐游路线。
任何一个民族,在生产生活中都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禁忌,有饮食习俗上的,有群体沟通交流上,有婚姻生活上的。不管任何禁忌,这都是每一个族群在千百年来的生活中形成的文化习得,尤其是在婚配上,每个族群都有很多较为严苛的禁忌。贵州的布依族在婚配择偶上,一般都会把家族群体的利益摆在首位。
坡妹镇纳福村是一个布依村寨,属贵州省册亨县一个深度贫困村,地处河谷沟壑地带,多高山少平地,人均耕地0.67亩,全村下辖8个小组,588户,2615人,布依族占总人口的86%,全村共有贫困人口201户881人,占总数的34%,几年前,村里人还处于较为贫困的状态。
10月16日,又逢赶集天,60岁的普安县江西坡镇细寨村村民陈国珍准备去移民小镇转转。她早早吃过午饭就往镇上走。“听说再过几天我们就可以领钥匙搬新房了,心里很高兴,这几个月的赶集天我都去看新房子,真希望早点能够搬进去。”陈国珍说。
“我从大山来,以前去学校的时候,要走好久的路,搬到新社区后,这里方便多了。”“刚来到这里感觉周围都很陌生,眼泪不禁流出来,过了不久,就慢慢熟悉这里的生活了。”“我以后要好好学习,不会浪费祖国给我们这么好的环境,我以后要考护士,为每个人服务。”
在贵州书写的易地扶贫搬迁“大文章”中,晴隆算得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步入后搬迁时期的村民们,经历了从“忧居”到“优居”的过程,开始了从“苦业”到“乐业”的适应。当地持续推进的后续产业配套、就业安置等工作,切实做好了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出来的村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活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布依族,他们有着许多的传统风俗,三月三六月六是他们独特的节日,吃花糯米,对唱山歌,大年初一挑聪明水,丢花包,穿着自己一针一线缝成的独特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