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电动两轮车,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现如今路上随处可见的电动车,但在上世纪却备受质疑,甚至被吐槽还不如自行车。那么,国内电动车是如何从备受质疑,走到如今年销量5500万的呢?本期就来和大家聊聊国内电动车的发展史吧。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编制了《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目的是为加强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促进电动自行车企业规范化发展,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交通工具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一个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普及的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近代第一个普及的自行车,到80年代摩托车的普及,再到近20年,电动车、汽车的普及,让我们的出行有了很大的改变。
我国近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是世界有目共睹的,而经济提升之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跟着“水涨船”,而生活水平最重要的一面就是物质生活,现在无论是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相比几十年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肉眼可见”的变化,就是老百姓的出行方式。
电动车是具有很广受众人群的交通工具,家庭有孩子上学要接受会选择电动车,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会选择电动车,中低收入家庭会选择电动车,没有驾照的中老年人也会选择电动车,有着较广的受众人群,因此,我国电动车有着很好的消费市场。
想到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四个轮子的请扣1,想到雅迪、爱玛这种两个轮子的,请扣2。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是电力驱动,蔚小理们就是 “造车新势力”,科技感拉满的新能源,雅迪、爱玛们则只能叫“小电驴”,给人一种灰头土脸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