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11月29日消息,据智东西不完全统计,2021年8-10月,国内AI企业融资超过200起,其中单笔金额超1亿元人民币的AI企业融资超过90起,融资总金额超356亿元,涉及自动驾驶、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智能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最近,没有人不在讨论人工智能(AI)。刚开学,清华大学大模型与生成式AI课程的教室已经爆满,最后一排后方的空地站满了学生。不远处的中关村科技城在夜晚灯火通明,全国54%的大模型企业聚集于此,等待有志者加入。而在金融街或CBD走进一家咖啡馆或餐厅,总有人正在聊有关AI的投资机会。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0日电 19日,主题为“创新中国 AI纪元”的第18届DEMO CHINA在成都开幕。此次大会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投资促进局、成都市博览局指导,创业邦主办。
这一态度转变的背后,是由于国内产业蝶变发展,创投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近年来,创投市场风格切换趋势明显,硬科技创新取代互联网创业成为主流,包括中关村在内的全国多地都在围绕这个新趋势探索支持创投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起跑线上,国内创新之都是否会随之发生变化?
而目前占线上生鲜市场份额最高的Instacart, 在2020年整体的订单数增长了500%,收入达到了15亿美元,去年3月初,Instacart获得了由Andreessen Horowitz、Sequoia Capital、D1 Capital Partners、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 Co. LLC和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共同投资的2.65亿美元,估值达到了390亿美元。
本报记者 向炎涛 许林艳年初至今,ChatGPT概念热度居高不下,多家互联网巨头都在抢占国产版ChatGPT的先机。ChatGPT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创业公司也开始入局。2月13日,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的一封《AI英雄榜》给原本就处于舆论中心的ChatGPT又加了一把火。
投资者跟着AI理财,机构平台加速布局上线新产品,财富管理迎来变革 投资领域掀起大模型“淘金热”,AI的“财商”有多高?阅读提示随着国产AI大模型爆火,财富管理方式迎来变革,“理财问AI”成了投资者追寻财富的新“法宝”。
高瓴寻找接盘侠,红杉资本分享悲观ppt,整个创投圈到底怎么了?事实上,高瓴今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在格力上的投资浮亏上百亿令其神话不再,在国内外的多项投资也录得亏损,更有传闻高瓴正在裁员,甚至还有实控人张磊已经“跑路”的消息传出,虽然后来被高瓴否认,但这也表明这家投资机构确实遇到了麻烦。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五月暖风吹过,六月蝉鸣响起,裹挟着滚滚热浪,一年一度的中国创业投资论坛如期而至。在这个全面重启的关键年份,中国VC/PE投资金额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回升,一季度新募资金量也开始反弹。以价值驱动穿越周期、应对“灰犀牛”,成为中国创投行业的共识。
合成生物的发展其实由来已久,却在近几年才开始高速发展,成为创投圈“新宠”。进入2022年,合成生物俨然成为创投圈的又一热点,高瓴起码出手4家相关企业,红杉、经纬、 峰瑞资本、光速中国、碧桂园等众多明星机构纷纷入局。
36氪副总裁王坤先生在题为 《36氪创投平台,深度链接中国创新创业生态》的主题演讲中,正式发布了36氪的全新业务板块——创投平台,并针对中国新经济市场和创新创业生态,给出了自己的分析,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 实习生 李俐彤 广州报道过去两年,创投圈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教培、社区团购、电商……曾经的风口行业迎来“艰难时刻”,很多过往风光无限的明星项目已然暗淡;另一方面,热点和风口依旧层出不穷,元宇宙、碳中和、合成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赛道不断涌现。
近日,备受投资圈关注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作为私募基金行业首部行政法规,《条例》的发布标志着私募基金监管基础性法规制度正式落地,对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