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 不给孩子看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是不是就不会近视了?答: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不仅仅是电子产品。首先是遗传因素,父母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孩子的近视概率会增加。其次是环境因素,这个是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
加快推进“1456”集团化办学模式升级,落实强校提质七项举措,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23间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推进“身心健康护航行动”,逐步将学校阳光锻炼时间从1小时增加至2小时;丰富教育服务内容,完成1035套午休式课桌椅、9间微机室更新……8月15日,市南区对2024年
来源:【宁夏日报】2月16日,新一年的开学季到来,石嘴山市平罗县城关第三小学的运动场上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部分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换好旱冰鞋,在操场上如同水中的鱼儿般自由自在地穿梭。“哇,动作太流畅了!”“动作酷炫,太飒了!”孩子们踩着钟爱的轮滑鞋,飞驰着留下一圈圈印记。
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通讯员 邓丹丽3月4日清晨,伴随着清脆的铃声,武汉市六中上智中学的同学们精神抖擞地来到操场,以整齐的步伐和嘹亮的口号开启新的一天。跑操结束后,学生们根据课程安排,陆续参与到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专业运动课程中,尽情挥洒汗水,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9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表示:“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保证每天两个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旨在通过增强青少年的体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近日,记者进行实地走访,了解了丽江各所学校对这一举措的落实情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6日讯(通讯员 彭放 刘翔)今年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长沙市文明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雨花区相关部门,在枫树山莲湖小学开展“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
暑期来临,孩子如果生活不规律、缺少户外活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易发生近视或近视程度加深。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祁海燕提醒,预防近视,注意以下几点:增加户外阳光下暴露时间阳光刺激可促使分泌多巴胺,能促进眼部发育,在预防近视的同时增强免疫力,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十分有益。
今天是6月6日,第29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眼科主任陈占彪提醒,预防近视要从幼儿抓起,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控制,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带来致盲风险。陈占彪为孩子检查眼睛(资料图)。
寒假时光,孩子们的眼健康面临一定挑战。首先,假期生活作息不规律,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情况显著增加;其次,冬季气温降低和日照时间缩短,阳光强度减弱,进一步限制了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机会。多因素叠加,很容易导致孩子在假期近视,甚至使已有的近视度数加深。怎么防、怎么控?
2024年全国两会上,消失的课间10分钟,成为热议的话题。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均提出建议,再次呼吁将消失的课间10分钟归还给学生。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课间10分钟在已有相关法规保障的前提下仍执行不到位,“厕所社交”之风愈发盛行,势必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
长江日报记者杨枫 通讯员李季“唰——唰——唰”5月9日上午9时,武昌区丁字桥小学操场上掀起了“红色巨浪”,数百位学生正整齐地挥动手中的红色舞扇,结合武术动作,做起体育老师为他们定制的个性课间操——“功夫扇”。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刘星晨 岳川)近年来,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能够“动起来”,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这愈发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作为学生在校锻炼身体的重要载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育课”再度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潮新闻 执笔 梅玲玲 杨渐 唐逸涵体育课被借走、体育老师“被生病”,曾是不少人学生时代常有的事情。但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多地中小学的体育老师不仅不再会“被生病”,还要和学生“天天见”。近年来,国家对青少年校园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
4岁娃总是眯眼看人奶奶带到医院一查孩子近视已经高达1000度经过医生检查与了解让孩子抓着不撒手的手机是“元凶”医生为孩子检查视力。4岁娃近视1000度只因常常玩手机国家疾控局今年3月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其中小学总体近视率为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