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日讯今天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并回答记者提问。在现场,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林业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马福义介绍了山东省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
据镇政府知情人介绍,2016年,该镇用省里下拨的约800万元完成了4000多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11月中旬,人民网《人民直击》记者在当地采访了解到,9月,撂荒事件被媒体报道,惠民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前往调查,涉事农田补种了小麦。
【来源:山东省畜牧兽医局_综合资讯】2月18日,记者从全省小麦春季田管暨单产提升“六大引领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获悉,为加快推进粮油作物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山东省将加力发展水肥一体化。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4日讯 在8月24日举行的解读《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成金介绍了在管控生态空间、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山东省开展的工作。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
记者16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全省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国土面积合计净增加1128.90万亩,彰显山东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山东省东营市是滨海盐碱地的代表性城市之一,以前,农民在盐碱地上种粮被称为靠天吃饭,不仅产量少、品质差,甚至面临撂荒。近年来,当地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盐碱地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如何推进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开发?
粮食要高产、农业要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农业大省山东,粮食总产已连续三年突破1100亿斤,高点之上如何再丰产?今年山东提出了在全省布局建设“德聊吨半粮”等6个单产提升引领区,所谓“吨半粮”,就是一年两季粮食亩产达到一吨半以上。
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当日上午,“6·25全国土地日”山东主会场宣传活动在德州市举办。与前三年一样,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依旧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记者从现场获悉,山东省耕地面积连续两年实现净增长,齐鲁大地唱响了守护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最强音。
耕地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是宝贵的财富,保护耕地是我们共同的责任。6月25日,在山东省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朱伟亚围绕“严守耕地红线”主题介绍我省耕地保护有关工作情况。他介绍,全省耕地面积已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
12月1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三调”结果显示,山东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合计净增加了1128.90万亩,在生态建设上取得的积极成效。
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经济导报记者从6月28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近期,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利用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分析了我省近5年来的新增耕地情况,结果显示,全省共增加了24.36万亩补充耕地指标,其中来源于盐碱地14.16万亩、其他草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