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江南大道-同福东路路口,市民上下公交更加安全。在人行道上停放的电动车,占据了近半路面。2021年11月广州电动自行车通行政策“由禁改限”以来,电动自行车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截至2024年9月,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为540万辆。
2月19日,南都报道了市内多个地铁站外仍存在电动自行车侵占人行道、盲道、机动车道甚至公交站台的现象,引起市民群众热议。南都记者进一步了解到,针对“电鸡围占”的现象,广州地铁表示在开通运营的每个地铁站均已成立由属地街道牵头的“4+N小组”,开展工作优化地铁站口的交通环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谭海燕 广州报道流窜在人行道,与机动车“抢路”,围堵地铁站路口,“逼宫”CBD……电动自行车如一块多棱镜,折射出广州这座超大城市治理的无奈。“电鸡围城”的另一面,电动自行车自身又何尝不是被围困城中。数据显示,广州常住人口1882.
广州的电鸡现在可是玩儿得溜溜的,把公交都给干翻了!下一个目标呢,估计就轮到共享单车了。这些共享单车在广州可是混了好几年了,现在市场上蓝、白、黄三家势力均衡,谁也不服谁。可电鸡的崛起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现在电鸡的势头看,把公交和共享单车干翻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电动自行车问题不是单纯的交通问题,而是涵盖和影响基层人民生活的综合问题。”“想要管得好,在停车资源相对不足的区域,就必须收费。”“完善公共交通才是良策啊!”……这是2月19日南方都市报推出的“电鸡乱停放如何解”专题报道下的热议,来自多个社交平台网友们的共鸣。
南都讯 记者蒋臻 广州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2023年,广州电动自行车日均骑行量达到685万人次,是常规公交的2.4倍,与之相对应,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占出行方式比例比2019年减少了13个百分点,电动自行车已超越公交成为广州市民出行的一个重要选择。
遮挡号牌的外卖小哥、不戴头盔的上班族、用电动自行车拉废品的男子……近期,广州交警在路面开展执法,查处多名违规的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在城市道路网中任意穿梭的电动自行车(俗称“电鸡”),已是交通安全绕不开的话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州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占亡人事故总数四成左右。
这一年,若要数线上线下舆论声量最高的民生议题,电动自行车治理绝对榜上有名——骑行的、开车的、走路的,无不关切,一线大城、十八线小镇,皆受考问。广州越秀区解放北路与惠福路交界,大量“电鸡”穿梭于十字路口 在广州,电动自行车被形象地称作“电鸡”,市民对之可谓爱恨交织。
7月10日,广州举行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听证会,就电动自行车“分路段分时段”限行方案听取意见。参加听证会的15名代表包括公共交通服务从业人员、与听证事项有关的利益相关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领域专家和其他群众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