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奎,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有白家麟、王斌芬、虞仲衡、马少襄、王仲亭、范钧宏、李和曾、沈金波及高庆奎大女婿李盛藻等,还有两位私淑弟子宋保罗、李宗义。
言小朋也是小有名气的京剧演员,后成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军旅演员,出演了《战上海》《野火春风斗古城》《雷锋》《南海风云》《分水岭》《间谍战与女色无关》《奸细》《虎年奇案》等20余部影视佳作,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著名的电影明星。
高庆奎生于1890年,名镇山,号子君,北京人,原藉山西榆次。他自幼在祥庆和科班坐科学艺,拜在贾丽川门下,由于他的刻苦钻研,12岁即登台演出,十七岁嗓子倒仓后当了底仓,在台上演旗罗散仓,一般角色,由于经常接触各大流派,收获很大,28岁嗓音恢复后曾随梅兰芳东渡扶桑,由日本归来得见,除钻研新三派的谭、汪、孙三人之外,也吸收刘鸿升的唱腔精华,同辈的余叔言、杨小楼等也是他摹习对象。
尽管在他去上海以前,谭鑫培、梅兰芳等多少名家都去过上海,而且也受到南方京剧的影响,进行了自己的艺术革新,可是高庆奎这种做法:原来纯是京派的演员,专门到上海去闯练,在上海与海派演员一起合作,参加到海派戏中去演出,去吸收海派戏的精华,以更好地充实自己,却是少有的。
原标题:“三不争”的高庆奎(主题)——《高庆奎评传》议(副题)封杰“不争主角配角、不争戏码先后、不争戏份多少”,高庆奎给自己设定的三条规矩,为他在京剧界的定位与生存奠定了先决条件。《高庆奎评传》自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以来,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它弥补了老生行当唯缺高派艺术专著的空白。
程长庚——神一样的存在。谭鑫培——能把非主流变成主流,不服的试试,人家连吸鸦片都是“奉旨抽烟”。刘鸿声——唱功绝对的一流,不然怎么能把谭鑫培挤兑得在家里不出门最后改《沙陀国》为《珠帘寨》来对付跛脚的他呢?王鸿寿——敢在水牌子上跟老谭较劲的,不是凡人。
【戏苑谈趣】作者:张静(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在戏曲舞台上,演员通过行当塑造人物。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之中,孩子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广义上说,成年以前都属于孩子的范畴。“孩子”在腹、在怀,不现身、不言说,也能参与表演。总的来看,娃娃生这个细分行当承担了“孩子”的大部分演出。
一、 谭鑫培,工老生面如豕,骷如柴。从不在舞台上饰演帝王的他,却在台下尊享伶界大王称号。“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开创生腔新纪元,为身后老生诸流派的百花齐放,奠定了坚实基础。余、言、高、马、谭、杨、奚、麒等无不争相效尤,是继程长庚之后的第二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