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武汉成功跻身为新一线城市。与之相应,,“哪儿都在挖地,哪儿都在建设,大批青年人口涌入……”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真实写照。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旧城改造也无可避免。经过十多年的城中村改造,很多城中村基本已经从武汉市中心消失,而这些城中村,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我们先说说什么是城中村?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或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起步较早,早在2004年9月10日,中共武汉市委 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的意见》,重点推进包括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洪山区的 147 个行政村和 15个农林单位,共计16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城中村改造,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形象和优化土地利用。接续此前本所已发布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全景解读:土地征收阶段主要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一文的内容,本文将结合五个司法判例,梳理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土地征收阶段未严格确定土地征收主体、区分土地性质、未严格履行征收补偿法定程序时,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建议。
【街道名片】武昌区南湖街道三纵四横7条道路,占地约2.67平方公里,在地图上只是弹丸之地,武汉人却喜欢把这里叫作“大南湖”。曾经的南湖机场发展成湖北省最大的民用航空港,也是国内航空干线的重要枢纽之一。30年前,武汉第一批商品房从这里拔地而起,逐渐成为大型纯居住区。
该项目由武汉烽火民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原烽火工业园江盛路园区,属烽火村“城中村”改造开发地块,该地块规划批准总建筑面积为119121.59平方米,由三栋31层、两栋43层住宅楼和一栋两层商业及配套用房组成,共计735套住宅,另配有停车位759个。
徐东,曾经的城中村,现在的市中心,承载着百万居民,但很多人对它褒贬不一。毕竟在武汉的鄙视链里,江岸区江汉区的瞧不上硚口的,硚口再不济也是汉口,老汉口的瞧不起武昌的,清高的武昌也瞧不起汉口,还瞧不起洪山,洪山说我有光谷,光谷说我是世界的,大家都瞧不起娱乐荒漠汉阳,汉阳就吐槽说青山也不行。
吴天祥:武汉首届功勋市民。男,1944年出生,中共党员,原武昌区信访办公室副主任、武昌区副区长//武昌区政府巡视员(副厅级),2008年退休至今。2014年4月10日早7时,72岁的吴天祥准时出现在武昌区信访接待室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