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目前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包产到户责任制发展而来,实行家庭承包、三权分置的一种土地制度,把它说成是“分田单干”,是错误在于混淆了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模式,把建立在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的经营模式说成是单干,是偷换概念的做法。
毛主席曾指出:动摇了农业集体化,就动摇了工业化的基础。所谓人民公社大集体是1958年8月开始成立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否解散了这个说法,是说法不是什么问题,解散还是没有解散还不好说,大集体时候有基层组织名称,生产队、大队、公社,就先说这三个农村农业最基层的组织吧,现在称之为:小队改为村民小组,一二三四五等小组。
包干到户之后,单干是人为牛马服务,生产资料得不到统筹安排和合理利用,形成资源浪费。为什么这样说?我想只要是60岁以上的人,印象都是很深的。我们村当时大概有几百人口,有几百亩土地,集体土地的时候也就是养了几个牲口。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会召开,我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偏远山村的农民也从一夜间的梦中醒来,这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了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一提到包产到户的好处,就有些人怼上了,说分田单干是小农经济,人心散了,造成了两极分化,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是历史的倒退。总感觉这是教条的看问题,来说说自己粗浅的看法。分田到户是老百姓通俗的说法,完整的说应该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了方便还是用包产到户吧,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自留地是中国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时期的产物。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往往把它和八十年代初“包产到户”的承包地混为一谈,实属遗憾。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区别点还是很明显的。为便于介绍,我们就通过对两者进行对比的方式,来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正所谓“乡下人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今天推出第十七篇:《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一次推动小岗“破冰”的调研—— “重温经典学调研”系列⑰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当家人聚集在村民严立华家,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讨论将分组作业改为包干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