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游客在西江千户苗寨体验传统餐饮文化的“高山流水”敬酒环节。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苗岭腹地,千余座吊脚楼依山而建,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夜幕降临,当苗寨的万家灯火逐渐亮起,灯火阑珊中,恍若步入了现实版的动画。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今天(3月1日)是农历的二月二,黔东南各地的苗族村寨都举行了古老而隆重的敬桥仪式。这里的苗族同胞,对桥十分敬重,认为桥是能够与神灵沟通的纽带。每逢农历二月二,台江、雷山、剑河等县的苗寨地区都会迎来“祭桥节”,也称为“敬桥节”。
侗族聚族而居,多是一姓一村。村寨依山傍水,溪上有福桥,村寨设有鼓楼、寨门、芦笙坪、池塘、萨坛、祖先殿。寨周围蓄有风景林,有水井、榨油房、磨房。下乡一带有仓楼(唱歌的地方)。通道芋头侗寨苗族在村寨背沿后设海缸(灭火用),一姓一家祠,有歌堂和绣楼。一姓一花园(对歌的地方)。
在广西贵州交界的乌英苗寨,村民参加婚嫁、建房、满月等喜宴,贺礼只有几把禾谷、一碗糯米饭、几条酸鱼等,没有一分红包。这一习俗和这个苗寨的历史一样,已经延续了200多年。据介绍,寨子里九山一地,人均只有几分田。以前村民一年种出来的稻谷,不够半年的口粮。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月亮山麓,林海深处,几个绾着发髻、肩扛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的岜沙男人走下古芦笙堂广场,完成了一场表演。广州游客李雅茜意犹未尽:“这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让人震撼,很惊喜!”岜沙苗族同胞在寨门迎接游客。
11月8日,贵州三穗县台烈镇寨头村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嫁女儿”仪式,仪式的主角是即将离任的驻村第一书记张建华。面对这位驻村两年的年轻书记,村民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张书记的不舍之情。身着当地苗族服装的张建华坐上“婚车”,挥舞着手与寨头的“娘家人”告别。
中新网贵州三都10月3日电 题:(乡村行·看振兴)贵州山村苗寨“奢侈品”受追捧 “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作者 罗继秀 刘美伶“这双蓝色花好漂亮啊,这双粉色花的也好看,这双枣红色绣的孔雀活灵活现......
航拍从江县岜沙苗寨。游客驻足围观,一同庆祝苗族芦笙节。苗族同胞围聚在一起庆祝苗族芦笙节。苗族同胞扛着芦笙一同庆祝芦笙节。苗族芦笙节现场热闹非凡。村民身着民族服饰一同庆祝苗族芦笙节。岜沙苗寨的苗族同胞庆祝芦笙节。岜沙村民庆祝一年一度的苗族芦笙节。
1月17日(腊月十八)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的赶集日。天刚破晓,集市上便开始热闹起来。赶集的人熙熙攘攘,年货琳琅满目,摊主的叫卖声、小孩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息。老家寨的吴大姐和好姐妹一起赶集办年货,“今天准备再买点猪肉好给我阿哥家拜年。
怀化素有过“双端午”的习俗。农历五月初五是小端午,农历五月十五是大端午。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与麻阳县其他村寨不同,兰里镇岩寨村大端午不扒龙船,而是举办庙会。每年农历五月十五,岩寨村村民杀猪宰羊,敲锣打鼓。
近日,一名网友以游客视角在贵州“千户苗寨”景区拍摄了一则短视频。视频显示,这名网友看到的“千户苗寨”景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西江镇。在当地宣传片上,年轻女子跳舞敬酒。网友为了验证这些景象,驱车2000多公里前往,却发现跳舞的都是上了年纪的“阿姨”。
来源:【华声在线】有衣无银,不成盛装。在漫长岁月中,湘西银饰实现从传统文化符号到现代文化产业的华丽转变——湘西银饰璀璨土家苗寨苗族同胞身着银饰盛装参加婚礼巡游。吴东林 摄(湖南图片库)苗家银匠麻茂庭在锻造银饰。何佳洁 摄(湖南图片库)穿戴精美银饰的苗族阿妹。
12月2日,航拍岜沙苗寨。 中新网记者 瞿宏伦 摄12月2日,航拍岜沙苗寨。 中新网记者 瞿宏伦 摄 12月2日,航拍岜沙苗寨。 中新网记者 瞿宏伦 摄 12月2日,航拍岜沙苗寨。 中新网记者 瞿宏伦 摄 12月2日,航拍岜沙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