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盛:揭精卫卖国,代中正执笔1940年1月22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轰动的一天,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高宗武和陶希圣的信,同时刊登了他们带出来的《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暨附件全文,将汪精卫投敌的罪恶行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时群情激愤,全国人民都认清了这伙人的汉奸嘴脸,更激发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前言她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因为三年生了两个女儿,在家中的地位并不高。然而就是这样看似柔柔弱弱的女子,却让汪精卫都吃了大亏,在“高陶事件”中,她的表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39年12月26日夜,时任汪伪政府宣传部长的陶希圣,垂头丧气的回了家,妻子万冰如见他状态不对,赶忙询问发生了什么。陶希圣沮丧的告诉她,经过一个半月的谈判,汪精卫决定卖国,以换取自身的利益,还逼他在卖国条约上签字!
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发布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蒋介石、李宗仁、陈诚、白崇禧、何应钦、顾祝同、陈果夫、陈立夫、孔祥熙、宋子文、张群、翁文灏、孙科、吴铁城、王云五、戴季陶、吴鼎昌、熊式辉、张厉生、朱家骅、王世杰、顾维钧、宋美龄、吴国桢、刘峙、程潜、薛岳、卫立煌、余汉谋、胡宗南
1.16岁出嫁,3年生2女,被家人视为“贱”,被婆婆毒打民国时期,还是封建思想浓厚的社会环境,那个时候,女孩往往很早就被安排嫁人。当年,年仅16岁的万冰如,也是如此。正如万冰如老年时在《逃难与思归》回忆录中说道:黄冈的风俗,男女都是从1岁或2岁就由父母包办订婚,“到后来无论男方是
1949年2月5日,毛泽东以中共发言人身份,发表了《中共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在这份惩办战犯的声明中,毛泽东指出:冈村宁次是侵华日军的主要战犯,国民党反动军事法庭宣判无罪,是不能允许的。
《史记·秦本纪》:“ 寧公,二年,公徙居,平阳。遣兵伐,荡社。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司马贞,索隐:“ 西戎,之君号曰,亳王。盖,成汤,之胤。其邑曰,荡社 《汉·地理志》云“京兆尹杜陵,故杜伯国,有周右將军杜主祠四所”,是汉杜陵即杜伯国,可证荡社即唐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