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及传承意识,增强非遗的活态保护和传承活力。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武汉市曲艺家协会、武汉说唱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曲艺专场、相声晚会分别于2024年6月12日、13日在武汉剧院拉开帷幕。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3日讯“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2月2日、3日是中国传统小年,武汉多家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挥毫送“福”、展卷读“家”、听曲看展……邀市民共度佳节,浓浓年味里不仅有热闹非凡的烟火气,也有传承不息的文化味。
6月26日,“艺心向党”崇德尚艺名家新秀大讲堂第二期活动在长江日报长江演播中心举行,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武汉市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姚俐玲以“以匠心守初心 小曲唱得牡丹开”为主题,和现场观众分享了她多年来锲而不舍最终斩获大奖的经历,在以“匠心”打磨作品的同时重拾对曲艺事业初心的
武汉说唱团推沉浸式喜剧《风声鹤“立”》,观众席变秀台很新潮_大武汉12月3日晚,武汉说唱团创排的沉浸式喜剧《风声鹤“立”》,在都市茶座小剧场试演,吸引众多年轻观众前来打卡,全场爆笑不停。在都市剧场一楼,观众可以换上汉服拍照观演。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文旅非遗发[2025]23号),公布新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国共有942人入选。武汉市6人入选该名单,至此武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总数达到24人。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日讯(记者叶飞艳 通讯员郑靖凡)3月2日,在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武汉市文联组织文艺志愿者走进仓埠街,开展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以文艺行动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歌舞表演《欢乐时光》。
湖北渔鼓又称沔阳渔鼓,是湖北地区特有的地方曲种之一,如今在武汉却少有人演唱。27日上午,都市茶座剧场响起了久违的渔鼓声,来自2024湖北渔鼓培训班的40多位学员在结业汇报演出中集中展示了湖北渔鼓的特色唱腔。汇报演出现场。
舞台上,相声、湖北小曲、魔术等轮番上演,引来喝彩声、掌声和笑声不断;作揖、请安、磕头、握手,相声演员代来和李文龙演绎的过年习俗《礼仪漫谈》火热开场,说学逗唱,喜乐连连,幽默风趣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现场游客更是与演员互动,惹来笑声和叫好声不断。
极目新闻通讯员 王晓飞 彭楚南极目楚天,廉风吹拂江汉区。满眼霓虹,歌舞情动西北湖。11月6日下午,湖北省文联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惠民演出走进武汉江汉区,在西北湖广场火热开展。现场近千名观众与线上近10万名观众共享这场文化盛宴。
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张大师一路好走,我是看您的湖北大鼓长大的武汉伢,太突然了。”“湖北文化的代表性人物,您一路走好!”“小时候就坐在大人堆里听张老师的湖北大鼓,好突然啊。”“不是吧?!至今还记得他几段湖北大鼓的词。”“很多70后、80后的人都记得您的湖北大鼓,德艺双馨的老师!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6日讯(记者万建辉)来自湖北襄阳、十堰、宜昌、仙桃等市州和武汉市各区的36名曲艺传承人,9月5日下午在江汉大学登台表演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湖北小曲、山东快书、坠子、竹山高腔、黄冈善书、武汉相声等多个曲种的节目,诙谐俏皮的说唱和浓郁的地域文化表演赢得江汉大学
通讯员 王晓燕 卢树斌 记者 高艳蕊 徐鹏飞 李海涛 王文彬“胡集书会八百年,孙子故里竟丝弦;说演弹唱和谐曲,万家灯火不夜天”。2024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一年一度的胡集书会在风雪中如期举行。据了解,胡集书会始于宋元,兴于明清,沿袭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初夏的武汉,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不久前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带来长达17天的戏曲盛宴,武汉又将迎来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的开幕,全国145个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汇聚江城,名家云集阵容空前,为武汉这座“戏码头”再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