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桓台8月9日电 题:淄博手艺人传承农村老手艺 千层底布鞋渐受新生代青睐作者 孙婷婷 罗静熬浆糊、制袼褙、切底、包边、圈底、纳底、槌底……制作一双柔软舒适、透气吸汗的千层底布鞋,需要数道工序。其中,仅手工纳底,就需用力将针一次次穿透1.
来源:人民网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有一项市级非遗项目——《千层底布鞋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叫吴素平。在她的手中,这项市级非遗项目不断地得以创新和发展。千层底布鞋,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层叠起纳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
12月25日,工人正在进行“打袼褙”工序操作。刘延岭 摄12月25日,走进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草履匠心”传统手工布鞋工作坊,制鞋工人们有的打袼褙、有的剪鞋帮、有的纳鞋底,正在制作“千层底”手工布鞋。“千层底”即为千层底布鞋,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层叠起纳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
千层底布鞋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在河北保定唐县,至今都保留着这项传统手工艺。一双看似简单的布鞋,包含了制袼褙、裁底、包边、粘合、纳制、锤底等几十道工序。其中,纳鞋底最显艺人手指功夫,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技术,针脚要均匀细密、线迹排列整齐有序,鞋底才能硬朗结实。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淄博新闻网讯 (全媒体记者赵希翔 通讯员邢雅琪)“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一首经典老歌《中国娃》,勾起了无数人的儿时记忆。在淄博市桓台县,有一位非遗千层底老布鞋制作技艺传承人,他的名字叫田茂宏。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李倩倩报道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对于很多“60后”“70后”“80后”来说,一针一线缝出的千层底布鞋,是珍藏在旧时光里的专属记忆。在运城市夏县裴介镇石桥庄村,这份记忆不但有了载体,还在不断传承中。
靠做千层底布鞋,也能实现百万元销售额。河北新闻联播报道了咱们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迈出新步伐。布鞋这门老手艺也能焕发新风采,一针一线纳出新生活。千层底布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3000多年的历史呢,老手工艺也要有“新”传承。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詹程开 通讯员 苏瑶11月18日,杭州降温了,不少人出门都感受到了冷空气的威力。这段时间,丁兰街道云锦城小区的“明星居民”郝兴娥陆续送出了不少千层底布鞋。收到礼物的居民都很喜欢,说贴心且温暖。受访方供图“哎呀,很多年没有穿过这样的鞋了!
望都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在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流传广泛、历史悠久。2021年,望都县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被评为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尚立刚将现代制鞋工艺与千层底布鞋相结合,使千层底布鞋制作工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新网绍兴8月9日电(项菁 徐菥谣)一手拿鞋底、一手持针,来回穿针引线……近日在浙江省绍兴市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在千层底布鞋手艺人张奇奇手把手指导下,来自也门的“00后”小伙阿布杜拉身穿围裙,有模有样地学做布鞋。“第一次了解到,布原来还可以用来做鞋子。
熬浆糊、制袼褙、切底、包边、圈底、纳底、槌底……制作一双柔软舒适、透气吸汗的千层底老布鞋,需要数道工序。从业8年来,“太行嫂子”千层底老布鞋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庆军既坚守传统工艺,又注重研发新品,让千层底老布鞋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7月1日,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以中轴西翼非遗传承为核心,推出《中轴西望—时光里的非遗》路书体验活动。通过“中轴西韵”“中轴西艺”“中轴西学”“中轴西品”四大主题,激发游人对非遗和京味儿文化的探知欲,唤起一脉相传的北京记忆与中轴记忆,打造中轴线西翼非遗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