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我国犯罪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占比从1999年不到55%,到最近几年稳定保持在85%以上。这一来说明了当下犯罪治理成效显著,二来表明轻罪已经成为犯罪治理的主要对象。什么是轻罪?
与办理重罪案件相比,轻罪案件办理更多的是对规范信赖与规范意识的强调,而非强化刑罚的威慑与隔离功能,因此,迫切需要改变传统上以重罪为主轴,围绕重罪构建的刑事制裁体系,这也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在要求。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是刑事司法制度的创新改革举措,有利于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彰显法治文明,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进步。
轻罪时代,危险驾驶罪已成为“第一大罪”, 其中发案率最高的是“醉驾”。图为2023年7月24日晚,浙江省浦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交警在查酒驾。(人民视觉供图)办结一个轻罪案子需要多长时间?在四川省盐边县检察院,可能只要10天左右。
轻罪案件办理是社会治理、犯罪治理的重要内容,要透过具体案件,深入分析案件背后存在的社会问题,既要治罪,也要治理,要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检视刑事司法的功能,从实体、程序、政策等多方综合发力,通过有效治理,减少轻罪案件数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轻罪与重罪是相对概念,我国《刑法》没有对此作明确区分。实务中,“轻罪”有两种:一是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最高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罪名,比如:危险驾驶罪、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代替考试罪,最高刑是拘役;
河南省汝阳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在刘伶广场向群众宣传国家安全知识。 新华社发当前我国犯罪结构中轻罪案件占比已超80%,犯罪形式和犯罪结构呈现深刻变化。“轻罪时代”来临后,“轻罪治理”也成为法治实践与法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2023法学理论研究盘点。全国刑法学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不断推进刑法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为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持续贡献刑法学术共同体的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