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威宁自治县麻乍镇乐利村,成千上万块光伏板整齐排列、熠熠生辉,光伏板下的红菜薹翠绿挺拔、生机勃勃,百余名务工群众穿梭在其间忙着采收,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秋日丰收图景。在威宁自治县麻乍镇乐利村“农光互补”产业基地,地,务工群众在采收红菜薹。
春回大地,农事渐忙。时下,在威宁自治县麻乍镇广袤的农田里,机械与人力协同作战,一幅生机勃勃、春耕备耕忙的生产图景正徐徐展开。启戛村春耕现场走进麻乍镇启戛梁子威宁跃信养殖有限公司的白萝卜种植基地,两台耕地机在广阔的田野上来回穿梭,翻耕着沉睡一冬的土地。
5月21日,威宁县麻乍镇得营村富民农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在县农业农村局、麻乍镇人民政府、香港小母牛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和得营村110余名群众的见证下,选出9名理事会成员及1名理事长。5月21日,村民在投票选举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及理事长。
多彩贵州网讯 为推动威宁县麻乍镇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努力实现全镇“转方式、调结构、抓产业、保稳定、构和谐”战略目标,日前,麻乍镇着力抓好农业板块经济建设,有力推进麻乍镇农业板块经济及秋冬种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板块。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麻乍镇创新发展思路,合理配置资源,走出一条种养殖循环发展道路,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近日,走进位于麻乍镇戛利村的威宁麻乍镇大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远远就闻到了一股酒香。在烤酒棚下方,合作社合伙人马福友正在把酿酒剩下的酒糟拉去喂牛。牛舍里,30多头牛正吃着草料。
立冬刚过,走进位于威宁自治县麻乍镇箐岩村征程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弥漫着一股温暖香甜的“阳光味道”。放眼望去,整齐排列的“阳光玫瑰”葡萄枝藤上挂满了一串串玲珑剔透的“绿宝石”,令人垂涎欲滴。11月12日,葡萄。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14日电(汪仟 林登珍)眼下正是南瓜丰收的季节,麻乍镇戛利村贝贝南瓜种植基地200余亩南瓜喜获丰收,工人们辛勤的劳动也迎来了满满的收获,南瓜基地洋溢着一派丰收的喜悦,一个个饱满圆润的贝贝南瓜,预示着又一个秋收季节的到来。
隆冬时节,威宁自治县麻乍镇3500余亩白萝卜相继迎来丰收。在位于麻乍镇戛利村的威宁麻乍镇马铃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白萝卜种植基地,一排排白皮绿叶的萝卜整齐摆放在田间,务工群众正忙着采收装车,运往车间清洗销售。
时下,威宁自治县麻乍镇魔芋进入采收期,随处可见采挖、收购魔芋的忙碌场景。在麻乍镇戛利村,村民马贤荣家的魔芋地里采挖机器轰鸣声不断,不一会儿破土而出的魔芋摆满一地,他和亲友们分拣、搬运、装袋……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工人们正在给辣椒幼苗除草。 新华网贵阳5月26日电(通讯员 刘军林)连日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麻乍镇双包塘村星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忙着给长势良好的辣椒幼苗除草,避免杂草与辣椒幼苗争土争肥,一片繁忙景象。
多彩贵州网讯 最近,笔者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威宁自治县麻乍乡金鑫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魔芋基地。山坳里的一丘丘梯土,种满了与玉米间作的魔芋,在阳光照耀下一顶顶撑着绿色“大伞”的魔芋,成片连块,长势喜人。
多彩贵州网讯 日前,笔者在威宁县麻乍镇获悉,为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麻乍镇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坚持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向县级标准迈进。夯基础。设立了档案办公室1间,室内配置了相应的设备设施。档案橱柜、盒、夹、卷皮等档案装具规范标准,数量充足。强意识。
时下,走进威宁麻乍镇戛利村,宽阔的田坝里,远远地就看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开沟、放魔芋种、施粪、覆土,种植过程井然有序,勾画出一幅乡村农忙图景。“去年魔芋卖了两万块钱,今年的才开始种,争取这个周之内种完。”村民马武碧种植魔芋3年,每年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
检查组走进食堂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12月25日,威宁麻乍镇组织派出所、市场监管站、平安办等相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前往麻乍中小学检查指导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等工作。检查组认真查看了学校学生餐资金收支流水台账,对消防安全设施、食材验收、工勤人员下班视频以及学生宿舍进行了仔细检查。
历史上,威宁曾划属云南省、四川省管辖,威宁府领三州二县。威宁,取“威镇安宁”之意。据«威宁县志»记载:在夏朝、唐朝时有乌撒部,取彝族远祖乌撒为部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乌撒路,十五年改名为军民总管府,二十一年改置乌撒军民宣抚司,二十四年改称乌撒乌蒙宣慰司。
(红军桥遗址 苗麒麟摄。)1936年3月中旬,贺龙、肖克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为了北上抗日,曾转战到达威宁县,驻扎下来,在这里宣传革命真理,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活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无数的革命旧址,成为威宁县人民自豪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