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山县古月镇西洪子店村,你经常会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他身背老式出诊包,走村串户为乡亲们号脉治病,他就是人称“赤脚医生”的任小明。任小明今年72岁,原籍西柏坡镇燕尾沟人,因结婚迁移至西洪子店村。
一、曾经的辉煌:一根银针撑起8亿农民的健康1. 黄金年代的诞生1965年,毛主席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全国掀起培养“赤脚医生”的热潮。到1980年,全国已有180万名赤脚医生。他们不是穿白大褂的专家,而是背着药箱、脚踩泥土的农民。
人物小传:丛斌,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博士,教授,主任法医师,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法医学院院长。从“赤脚医生”到法医学院士,40多年来,丛斌致力于推动我国法医学发展,在法医学学科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转化等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
一个人的一生,若能找到一份热爱的工作,那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因为深深喜爱,所以愿意投入时间去研究、去继续,即便年老体衰,亦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后来人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帮助他人、影响他人。一如王鹤滨。
河北日报讯(记者邢云 通讯员王翠)检查、诊断、开方……邢台市南和区北师村卫生室内,村医师军强娴熟地操作着,“我背起红十字药箱那一年才20岁出头,最早的技术是从我母亲那儿学的。”从医20多年了,师军强一直被称为“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张银利系列报道之。——读《张银利:赤脚医生当了五十年》有感。正如三清老师文中所介绍:“因为他看病断病准确,因为找他看病拿点药吃了就好。所以,张银利这个赤脚医生名声越来越大。村里卫生室有赤脚医生三四个,只要看病,大多数人都找张银利。”
申祥瑞2016年11月13日,保定市区望都县东关社区84岁的医生申祥瑞,自36岁第一次针灸治病开始,始终坚持为病人义诊,不收分文。申祥瑞擅长针灸和中医外科,他说从小得父亲真传,父亲不仅教授给他医术,更将与人为善的做人之道灌输给他。“要说图财,以医致富,这样的事不我干。
1月14日上午,张北县油篓沟镇马梁坡村村民刘全家中,两位村民正在输液。屋内炉火正旺,暖意融融。坐在沙发上输液的叫袁兵,来自附近的花兰井村。“这几天我的血压有点低,浑身发软没力气。刘大夫给输了两天液后感觉好多了。”袁兵说。袁兵所说的“刘大夫”就是刘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