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申晓佳12月31日,两江新区行远小学举行“巳巳如意登高行远”迎新年活动。人和街道社区学院的学员们走进校园,和小学生们同台表演。同日,行远小学与人和街道“教联体”建设启动仪式也正式举行。活动现场。
4月10日,龙门浩隆平小学校一天门校区党支部与龙门浩街道一天门社区党委共创的“红种子·3+N党建之家”特色党建项目正式启动。授牌仪式。龙门浩街道供图活动中,重庆市南岸区委教育工委、街道党工委向龙门浩隆平小学校一天门校区党支部、一天门社区党委“红种子•3+N党建之家”授牌。
近日,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系统首家校家社协同创新育人基地在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外国语学校成立。这是龙华街道松和社区与该校合作共建的创新项目,即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链接起来,形成环环相扣、融通一体的教育格局,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办好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为保障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破解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实现育人需求和育人资源的高效匹配,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底层逻辑的“教联体”应运而生。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5月16日下午,小东门街道“未爱共育”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论坛举办,特邀法律保护、学校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专家以及辖区学校家长代表共聚一堂,为未保工作的发展创新提供新思路。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将德智体美“四育”全方位作用于劳动实践之中,体现了“五育”并举的科学性和贯通性近日,由华南师范大学与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 深化推进劳动教育校家社协同”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以及一线教师近400人参与。
“爸爸妈妈能不能在我作业没做完时不要那么凶?我动作比较慢的时候能不能多一些耐心?”近日,在南师大吴江实验小学的一节家校共育班会课上,孩子们当着爸爸妈妈的面袒露心声。教育孩子无小事,家庭、学校、社会是孩子成长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实习生 刘梦洁9月28日上午,2024年青岛市“家教伴成长·同行塑未来”校家社协同育人系列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青岛市新华书店举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
陈厝合小学举行民族特色活动,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受访者供图“我们从天南地北来到汕头,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而现在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这所随迁子女占比近七成的学校能带给家长这么多的感动、带给孩子这么大的成长,就是因为有感情、有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