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们都很激动,因为在一个月以前,他们听说了一位音乐大师将来他们学校任教,正当他们满怀期待地等待大师的到来时,却接到了他逝世的噩耗。这位大师就是大家提起二胡便会想起的阿炳。你知道阿炳,你可知他其实是寡妇和道士的私生子?
本文来源公众号:纪人物1978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过我国一首用二胡演奏的民俗音乐后,却大为震惊:“这种音乐就应该跪着来听,创作它的人真是个音乐天才。”自此以后,这首《二泉映月》漂洋过海流传到了西方,并且获得了诸多赞赏。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创作出《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等经典的曲目,但让人诧异的是,他是个十足的聋子,一个失去听力的人,却能创作出如此激荡大气的曲子,在逆境中成长为一名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着实让人敬佩。
#时事热点头条说#1950年,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杨荫浏教授携带当时最先进的录音设备,不远千里回到老家无锡,一番辗转后,杨教授终于在偏僻的民居里,找到民间盲人音乐家——华彦钧,即瞎子阿炳。这次录音采访,因为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后来被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田野调查”。
他是一名道士,不知道父亲是谁。却得父亲吹、拉、弹、唱得真传。他是一个拉着二胡,走街串巷,乞讨卖艺的瞎子。却得音乐家杨荫浏的青睐,亲自为他记谱、录音。就连伟大的毛主席也说,他的作品有浓郁的民间风味,要发扬光大。什么人这么牛?瞎子阿炳。他用一生的曲折悲凉,谱写了旷世经典《二泉映月》。
随着曲声寻去,他找到拉二胡的人,连声称赞:“神曲,神曲,这简直是神曲!”原来,拉二胡的人叫黎松寿,这首曲子是住在他隔壁的一个流浪瞎子艺人随意拉的一支曲子,黎松寿经常听,并且受其指点,自然也就会拉了,但却不知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