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2月23日社论,原题:展会彰显香港稳步复苏 不可否认,在经历漫长的疫情后,香港仍在许多方面被其他地区甩在身后。值得庆幸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香港正在稳步复苏,今年香港举办国际展览和会议的日程已经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即是最新迹象。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6月27日文章,原题:更加独立的对华政策最符合欧洲的利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对德国和法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其中包括与当地政界和商界领袖广泛接触,展示了中国在处理与美国和欧洲关系方面采取的不同策略。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4月14日文章,原题:美国对中国的魔怔会毁了自己和世界美国对中国的恐惧达到了破坏性的地步,除非这种恐华症得到解决,否则它可能会给世界带来深深的不确定性。中国承诺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的解决。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4月23日文章,原题:海外采购商涌入广交会,中国出口商不禁问“为何这么多外国人?”多年来,我在广交会目睹一波又一波出口订单的高潮和低谷,今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外国进口商回流出人意料地强劲。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8月10日文章,原题:中国蓬勃发展的黑白相间“熊猫经济”遍及世界各地 副题:中国大熊猫已成为颇有前景的新收入来源,得益于社交媒体和网络直播,其中许多跻身“网红”行列24岁的西班牙游客马克西姆·戈麦斯首次来中国,对一个目的地心仪已久:位于四川的成都大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9月25日文章,原题:韩国医生罢工潮——92通电话后,韩国一女子因求医无门不幸去世前不久,韩国一女子成为韩国医生罢工潮的受害者,引发热议。事发时,急救人员共计拨打92次电话,却没能找到一家可以接收该患者的医院,最终导致其因心脏病发作不幸去世。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7月17日文章,原题:跟你的银行账户说再见吧——英美真正的“取消文化”指责政客虚伪基本上是浪费时间。然而,有时候当他们长篇大论,把手指向信手拈来的目标,试图更多分散人们对他们自己的政府所作所为的注意力时,他们确实很吸引眼球。
来源:环球网香港《南华早报》7月28日文章,原题:极右翼在欧洲的崛起是欧盟面临挑战的警告信号极右翼势力将在2023年冲击欧洲。最近的选举结果显示,许多极右翼政党在欧洲的选票和席位份额都有所增加。在西欧,意大利、奥地利、法国、德国、荷兰和希腊等国的极右翼政党支持率都有所上升。
香港《南华早报》8月3日文章,原题:有着中国面孔的我环游全球,都了解到什么上世纪90年代,全家人第一次出国玩,去的是香港。当时在一家精品店里,估计店员看出我不是香港人,就用普通话问我需要帮忙吗?虽然店员语气不粗鲁,但让我有一种被贬低的感觉。我出生于新加坡华人家庭。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8月8日文章,原题:香港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发展制定明确的长远规划。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富有远见,涵盖范围广泛、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对香港的未来前景也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3月17日文章,原题:特朗普政府时期中情局针对中国的虚假信息行动不足为奇上周,路透社发布了一则它自以为是重磅炸弹的独家新闻。报道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任期间曾命令中央情报局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发起秘密的虚假信息行动,试图煽动舆论反对中国政府。反应如何?
联华电子公布 2 月份销售额为 182 亿新台币,较 2024 年 2 月销售额增长 4.2%。台积电宣布加码在美投资千亿美元,法人看好,台积电海外布局上紧发条,随美国新厂产能扩大开出,有助加速达成五年后合并营收翻倍、挑战2,000亿美元的目标,比今年再增加千亿美元。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在与特朗普紧张关系加剧之际,欧盟贸易专员计划访问中国。”香港《南华早报》27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计划3月底访华。如果成行,这将是他在去年12月接任这一职务后首次访问中国。
本报记者 陈子帅“欧盟从中国新疆的进口激增。”据香港《南华早报》21日报道,尽管欧盟频频就所谓涉疆人权问题大做文章,但今年前两月,欧盟从新疆进口额同比猛增超过200%。该报对最新贸易数据进行测算后发现,今年前两个月,新疆对欧盟27国的出口额同比增长217.8%,达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