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因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尤其是包含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与情感叙事,成为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有效载体之一,传统戏曲集文学、音乐和表演为一体,在故事叙述、情感表达、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拥有许多可以感动世界、令世人陶醉的优秀剧目。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图/王铮“母亲离开我们将近20年了,但我感觉她从未离去。在昨晚豫剧节开幕式上,看到屏幕上母亲亲切的音容笑貌,让我久久无法平静。”11月12日下午,在纪念常香玉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常香玉先生的女儿常小玉回忆起母亲生前点点滴滴几度哽咽。
1982年,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在郑州祭城镇为农民演唱。周淑丽摄(本报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温小娟“母亲离开我们将近20年了,但我感觉她从未离去。在昨晚豫剧节开幕式上,看到屏幕上母亲的音容笑貌,我久久无法平静。
为深刻领略常派艺术,真切感悟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大师“戏比天大”的高尚情怀,7月17日,由河南豫剧院承办的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豫剧常派表演〈红·白·花〉艺术人才培训班》赴巩义香玉故里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香玉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顶端新闻记者 李志远 实习生 张健恺浑身湿透,几欲晕倒......连日来,一段戏曲演员高温下坚持演出的视频在漯河人的朋友圈里悄然流传,引发热议。有市民认为这是“戏比天大”的精神体现,也有市民被演员们的敬业和付出所感动。她是谁?来自哪里?为何冒着高温演出?一系列疑问在市民心中产生。
河南豫剧院庆“五一”线上演出系列活动于4月26日启动,于4月30日至5月4日将在云端展示五场各具特色的演出。本次活动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豫剧院、郑州广播电视台、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承办,旨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温小娟百年前的今天——1923年农历九月十五日,一名女婴诞生于巩县(今巩义市)一个贫苦人家,谁也没料到,她会成为名震天下的“一代宗师”。她,就是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今年10月29日,恰逢常香玉先生百年诞辰。
说到豫剧,不能不提常香玉。这位著名的豫剧大师,是豫剧常派创始人,位列豫剧“六大名旦”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豫剧界的领军人物。4月11日晚,作为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系列活动之一,“百花争艳春满园”梅花奖艺术名家拜祖大典戏剧晚会,将在郑州大剧院歌舞剧场精彩上演。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0月26日、27日,新郑市豫剧团将在河南省人民会堂演出豫剧常派经典剧目《破洪州》和《大祭桩》。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是豫剧“常派”艺术创始人,她以“戏比天大”为座右铭,视艺术为生命,怀着对戏曲的炽热情感,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戏曲事业。
本报讯(记者 温小娟)10月25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为传承弘扬中华戏剧文化,加快实施豫剧振兴工程,纪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先生诞辰100周年,充分展示近年来豫剧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今年10月29日至11月14日,第五届豫剧艺术节暨“致敬香玉”系列活动,将在郑州、开封、漯河、
5月26日、27日,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业务办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张转社,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洛阳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高新建,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作曲、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李全生,应汝州方面邀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培训班分别开办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