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 (北宋文人)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
爱我国学2020-02-03 22:49:06曾国藩的《治心经》,讲心、身并治,口、体兼防。他认为“治心之道,先去其毒”,表面的毒是愤激,没有涵养,有一点长处即向人炫耀,有一点不顺就勃然大怒,这都不是“有厚福之人所为”。
衰老的本质是身体里的火烧不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中医认为,造成衰老的本质是体内的“火”不旺,气不足,寒、湿等邪入体,不仅造成了脏腑的压力,更是直接导致体内环境的恶化,经脉运行不畅,气血不通,就相当于高速公路上堵车,养料输送不到每个脏腑器官,而器官中的代谢产物垃圾也运不出来。
2019年,近90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完成了他的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嘱托》。稻盛和夫在《心》中写道:“人生一切的不幸,没有别的原因,都是由自己的心灵吸引而来的,是无休止地倾诉不幸、牢骚不断的那颗心,唤来了不幸。”
有这么一个人。他出身草根,只是街头小贩之子,却独创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自小成绩平平,差点连初中都没考上,他却能研究出世界最先进的材料。他就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很多人对他感到好奇,他究竟有什么秘诀,实现人生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