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始有小沙洲露出水面,因受江水、海潮冲刷、涨坍无常。宋高宗建炎二年,黄河改道南徙,至明孝宗弘治八年,黄河全溜夺 淮,致使黄河、淮河、长江三水合流,江都市三江营口便是当年淮河入长江之尾,因江流水激,泥沙量剧增,其下老沙洲强烈崩塌,泥沙下移,使长江河床快速淤积,新沙洲突涨,加速扬中洲地之成陆进程。
楔子镇江市,古称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地处长江南岸,是京杭运河在长江以南的最后一段区域,同时也是洪泽湖、高邮湖水域南下入江的必经之地,使得镇江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枢纽,在百余公里的长江航道上更是沙洲遍布。
镇江最早为周康王所封宜侯之领地。公元前589年,宜国为吴王寿梦所灭,其地改为宜邑,后改为朱方邑。越灭吴后,为谷阳邑,楚国沿之。西周时期宜国镇江境内出土的西周宜侯夨簋,内有铭文记载宜侯受封的经过秦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改谷阳邑为谷阳县,后又更名为丹徒县,两汉沿用如故。
镇江市应该是江苏省飞地现象最有代表性的城市了,这主要是因为她管辖的3个市辖区都存在飞地:润州区的韦岗街道在丹徒区与句容市之间,高桥镇及江心洲与丹徒区本部之间隔着京口区,京口区的新民州则位于长江北岸,与京口区本部隔着属于润州区的焦北滩;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江苏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苏州市、南京市、常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江苏省的镇江市。镇江市属于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位于苏南地区,镇江市拥有300多万人,合计下辖了6个区县。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有故事的季节。40年前的金秋九月,镇江市润州区政府在“撤地建市”的改革中应运而生。10月28日下午,润州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镇江南山艺术剧院举行,16个产业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150亿元。
镇江润扬大桥 石小刚摄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郭奔胜 夏宇 王仁贵镇江,西邻南京,北望扬州,古称京口,又名润州,因其扼守长江与运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江防要塞和南北锁钥,镇江身处温润江南却不乏塞北血性,自古充盈英雄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