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是很荒唐,特别是近几年来,简直是不可理喻。前几天,美国的一家媒体发表一篇文章,标题是《在专制的中国,餐饮自由是一种奢望》,有意拿中国的“光盘行动”来做文章,宣扬中国“粮食危机”论,甚至用美国惯用的一套“自由” 论,来诋毁中国人民没有“饮食自由”。什么叫“光盘行动”?
4月18日,重庆涪陵红酒小镇,一位外国友人首次体验了插秧这一中国传统农耕活动。他表示,在自己的国家没有这样的经历,此次体验让他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与辛劳。在体验过程中,这位外国友人深刻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进而呼吁大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倡导节约的生活方式。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世界的共同美德。在反对食物浪费方面,各国都有哪些行而有效的举措呢?法国:餐厅提供打包盒 食客培养好习惯法国在2018年就通过了《农业与食品法的修正案》,规定从2021年的7月1日开始,全法国所有的餐厅都必须提供打包盒。
英国路透社11月1日报道,原题:中国将加大力度开展减少粮食浪费的行动 作为进一步改善粮食安全的更广泛行动的一部分,中国政府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加大力度降低收获等环节的粮食损失,并减少厨房等设施内的食品浪费。
要实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节粮减损,相当于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一块“无形良田”,应成为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着力点仓廪实,天下安。
9月10日,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山东济南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会议由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二十国集团的农业部长和来自巴基斯坦、柬埔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300多名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为大会建言献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物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来源,它还承载着许多意义——从节约资源到保障粮食安全,从弘扬传统美德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份珍贵的资源,我国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并从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有句老话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有很多人都已脱离与农业生产的直接联系,别说分清五谷了,就连日常吃的粮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也未必清楚。脱离了与土地的联系之后,“五谷”似乎已经变成一个只有象征意义的农业词语了。
漫画/邓尧□张广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约束了公款消费中的浪费行为,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让节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然而,当前仍有一些不良现象存在:以分量佐证“好客”、用排场显示“尊贵”,甚至公款吃喝、超标准接待等问题仍未绝迹。
□陈康粮食是民生之本,须臾不可忽视。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和以往相比,本次进一步突出全链条推动粮食节约,也就是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系列环节中都要节约粮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