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野生动物保护及国际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熊猫圈养种群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一直受到普遍关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定震回答了红星新闻记者关于保证大熊猫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亲繁殖的提问。
吃饭和繁衍这两件事对任何动物来说都非常的重要,一个可以让自己活下去,另外一个可以让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某种程度上来说繁殖有时比吃饭还要重要。因为有些动物为了繁殖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例如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雄性暗袋鼩,繁殖期会大量的死亡,为后代提供生存空间和资源。
据上观新闻报道,近日秦岭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至管理分局工作人员在整理野外自拍红外相机时,意外发现了野生棕色大熊猫,与以往黑白色大熊猫不一样的是这次的大熊猫是“彩照”,取而代之的是棕色眼圈,浑身除了头部稍白以外,其他都是淡棕色!
来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事实真相网传信息不实。针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国际上主要采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两种保护形式。就地保护主要是通过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保护地等多种形式加强栖息地保护。迁地保护又叫做易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分。
大熊猫又被我们爱称为“团子”,在我们的印象里团子软萌可爱,而刚出生的小团子更是如此,每年小团子们集体亮相时会如此萌化很多人的内心。但你知道吗?大熊猫幼崽虽然可爱,但是它们的出生却非常地困难,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熊猫交配有多难?
6月2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野生动物保护及国际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熊猫圈养种群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一直受到普遍关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定震回答了红星新闻记者关于保证大熊猫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亲繁殖的提问。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大熊猫野外种群从上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已将该物种从‘濒危’调降为‘易危’等级。”这是6月20日,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透露的信息。当日,国家林草局召开野生动物保护及国际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