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见到杨妞花,是在她贵州的老家。外婆12月初过生日,她提前一周从河北赶来,专程给外婆庆生。此时,距离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过去一个多月,她瘦了五斤。席间,总是进来电话,有寻亲家长咨询她如何找孩子,也有书店老板来确认新书签售会事宜,媒体也正等着采访。
来源:北京晚报 杨妞花到家了。当她走出火车站时,等候已久的家人送上鲜花,笑容一直挂在她的脸上。回到邯郸,她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杨妞花太累了。在贵州的17天,杨妞花与家人团聚、准备开庭、应对采访……还花了大量时间与“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受害家庭见面。
【直新闻按】1995年初冬,年仅5岁的杨妞花在贵州贵阳被人贩子余华英拐卖至远隔千里的河北邯郸。尽管年纪尚小,但妞花清楚地记得自己和父母的名字,以及外婆“阿不带”的昵称。人贩子精心编制的谎言,让妞花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
如果没有被拐卖,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在杨妞花的设想中,她会认真念书,考上一所好的学校;会长成一个有主意、敢表达的人——很多年后家里人告诉她,5岁前的她是怼天怼地的性格,像个「小村霸」;会更自信、更乐观,有更好的发展,会成为父母的支柱。
大象新闻记者 陶沄淏“当庭宣判,余华英得到的还是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是终审,这是最后一战。”12月19日14时左右,杨妞花和姐姐桑英走出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她用了平生最大的力气,向在场的寻亲家长和媒体记者,宣读了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二审的判决结果。
贵州、河北,两个相距千里的地方,是杨妞花的两个故乡。杨妞花5岁之前的童年在贵州,5岁之后的人生是河北,31岁之后,是贵州、河北的“双城人生”。这是一个因为“被拐”,而被改变的人生。10月25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一审宣判,杨妞花被人贩子伤害的一生,该到人贩子“血偿”的时候了。
“阿布代,阿布代(苗语:外婆)”。杨妞花像小时候一样叫着外婆,抱着外婆撒娇。 外婆85岁生日那天,杨妞花带着养父一同到贵州织金县给外婆庆生。“外婆在想女儿,我也在想妈妈。”杨妞花说,她想把外婆的生日办得开开心心的,弥补自己的遗憾,也弥补外婆的遗憾。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余华英)垂头丧气双手发抖,整个过程中她头都没有抬一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这样的状态,我能感觉得到她心里是害怕的。”10月25日11点左右,杨妞花走出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此刻,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一审刚刚宣判余华英死刑。
2021年,杨妞花报了案,她一定要抓住余华英;2023年,28年以后,杨妞花再次见到拐卖自己的人贩子余华英——杨妞花坐在原告席,那个人就坐在被告席,9月18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
2月3日(正月初六),贵州省清镇市,余华英拐卖案受害者王能能终于回到老家与亲人们团聚,全村放鞭炮迎接。这一天,王能能的母亲张荣仙等待了30年,但对她来说,这次团圆在激动之余仍然有遗憾。因为与王能能同时被拐的大儿子王艳龙,虽然人已找到,但至今未能回家认亲。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1月27日,与亲生父母失散25年的小宇(化名)在陕西西安认亲成功。认亲现场,小宇的亲生父母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25年前儿子在楼下玩耍时发出尖叫后失踪,认亲当日刚好是儿子28岁生日,家里早早准备了一套婚房送给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