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玉林12月18日电 (蒋燕)12月17日,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推进会在玉林市召开。会议介绍,广西作为中国首批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试点省(区),超额完成“十四五”国家储备林建设700万亩的目标任务,国家储备林建设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玉林12月6日电 题:看广西国储林项目如何解锁乡村振兴密码作者 李凯 蒋燕 李洪健近日,在广西玉林北流市山围镇,阳光穿过成片八角林洒落地面,都宫村村民冯在南和妻子正忙着采摘八角鲜果。
来源:【绿色贵州】近年来,岑巩县把国家储备林项目,作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重要通道,立足生态优势,积极探索“国储林+”模式,为该县林业产业发展提速,奋力推动全县林业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林业发展之路。
日前,记者从毕节市国储林管理有限公司获悉,截至9月底,毕节市已完成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营造林任务138.53万亩,覆盖集约人工林49.66万亩、中幼林抚育9.34万亩、现有林改培56.45万亩、经济林建设23.08万亩。
国家将加大储备林建设力度,以保障木材资源安全。国家储备林建设新规明确国家、省、市、县和项目所在地林草主管部门分工,鼓励金融机构为国家储备林建设及相关活动提供信贷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日前刚完成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林科院日前召开科技服务林改推进会。近年来,中国林科院森林经营团队扎根福建三明,用最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支撑服务永安市59.84万亩国家储备林可持续经营,建立示范林1069亩,着力提升储备林森林质量,让三明绿水青山实现从无价之宝到金山银山的转变。
为实现“国家得林木、社会得效应、企业得利益、百姓得收益”的多赢局面,开江县积极探索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和建设模式,创新“333”工作思路,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实现国储林项目贷款“借用还”良性循环,确保国储林项目高质量永续发展。三机制实现项目资金“融得来”。
记者从12月17日在玉林市召开的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推进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聚力攻坚集体林区,目前已流转集体林地362万亩,助农增收超过100亿元。广西是南方重要集体林区,集体林地面积约占林地总面积的91%。
来源:【绿色四川】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通过“储备林+”模式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三台县以石安清江村柏木种子园为核心,流转林地12496.74亩,建设了大径级柏木培育核心示范园区,并对保留目标树进行了生长监测。
【来源:广西日报】八角喜获丰收。谢德桐 摄国家储备林建设是我国为提升木材战略储备能力、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广西打造万亿林业产业的重要抓手。八角既属于经济林,又是国家储备林建设重要树种。
来源:【濮阳日报】4月份,正是羊肚菌收获的季节。走进经开区国储林基地新习片区羊肚菌种植基地,80余座羊肚菌温室大棚映入眼帘,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菌盖饱满肥厚、菌柄光滑如玉,阵阵菌香沁人心脾。“羊肚菌在我市国储林内种植成功啦!”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欣喜地说。
一片片林子郁郁葱葱,一棵棵树木高大挺拔。走进重庆市垫江县普顺镇金华山林场,如同踏进了一座绿色的宝库。近年来,普顺镇坚持以国家储备林项目为重要抓手,作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重要通道,通过林地流转、林下经济、农文旅融合等措施,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冬季是太子参种植的关键期。为有效提升国储林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凯里市湾水镇按照“国储林+”的思路,组织农户在国储林基地里抢抓太子参种植。目前,在翁当村金丝楠木红豆杉基地完成套种太子参100亩,为今年秋季产业丰收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