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4月7日电 (记者 李新锁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7日称,山西蒲县曹家庄墓地属战国至西汉、新莽等时期,其用牲习俗折射出汉匈文化交融趋势。曹家庄墓地位于山西省蒲县蒲城镇曹家庄村西北约200米处。墓葬年代除少量土圹竖穴墓为战国墓葬外,其余多介于西汉至新莽时期。
在农村,老人过世之后一般还是土葬,也有地方需要火化,但火化之后还是进行土葬。一个是清明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是公历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时间并不固定,这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是会放假的,而且很多时候都会多放几天,方便远道的人们回老家祭祀。
《中庸》记载:“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在古人看来人死后灵魂通往另外的世界,还存在感知需求,因此逝者入土为安后我们要上坟,上坟时要用茶酒、水果、糕点、纸钱等来进行祭拜,其目的不仅是为了祈求获得祖先的保佑,同时也是为了让逝者在另外的世界过得安逸,这体现可生者与逝者之间的血脉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