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不需要场景、设备或演员,坐在家里用AI就能生成一部影片的时代已经来临。随着可灵、即梦、海螺、VIDU 等AI视频工具的出现,越来越多有导演梦的年轻人开始尝试着成为“坐家导演”——无需外出选景或实地拍摄,完全依靠AI技术就能在家中完成短剧、微电影等影片的导演工作。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如今在网络平台上,AI声音随处可见。随着算法不断进步,在高性能设备和高精度模型的助力下,AI生成的声音已从过去的“一听就假”发展到如今的 “真假难辨”。不少有声读物采用AI配音,读者甚至能选择模仿某个特定人的声音,这既降低了成本,也增添了趣味性。
3月3日,有网友向演员刘晓庆反馈有人在视频号AI生成视频假冒她。刘晓庆转发并配文:“天哪,我点进去看了一下,画面是我,声音很像我,但不是我!这是怎么做到的?大家以后不会搞不清楚哪个才是真的我了吧?我在各个平台都叫刘晓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雷开年以来,两个话题强势出圈,一边,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票房口碑持续走高,不断冲击影史新纪录,另一边,凭借低成本、高性能等优势,国产大模型DeepSeek引发行业震动。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如今在网络平台上,AI声音随处可见。随着算法不断进步,在高性能设备和高精度模型的助力下,AI生成的声音已从过去的“一听就假”发展到如今的 “真假难辨”。不少有声读物采用AI配音,读者甚至能选择模仿某个特定人的声音,这既降低了成本,也增添了趣味性。
来源:工人日报 AI生成声音“真假难辨”,滥用现象时有发生——谁来保护“我的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如今在网络平台上,AI声音随处可见。随着算法不断进步,在高性能设备和高精度模型的助力下,AI生成的声音已从过去的“一听就假”发展到如今的 “真假难辨”。
编译 | 徐豫编辑 | 云鹏智东西2月27日消息,美国情感智能技术AI创企Hume AI昨天发布了新款文生语音大模型Octave,该大模型可依据用户输入的提示词或剧本,生成有人设特点、有语调起伏、有情感色彩的AI语音,并允许用户通过文本指令二次调整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