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解放军的陆战部队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之频繁,除了像我军99A主战坦克以及11式轮式突击炮相继大量列装外,像我军的15式轻坦、PLC-181型卡车炮等先进装备也在我军现在形成战斗力了,不过相比于这些明星级武器,解放军这几年新推出的伞兵空降战车确实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虽然高性能复合装甲、爆炸反应装甲能够为现代坦克装甲车辆提供一定防护,但随着反坦克导弹、火箭弹等武器弹药的威力增加,加之巡飞弹、FPV穿梭机等新兵器投入战场,坦克装甲车辆防护薄弱的侧面、后部、顶部装甲成为精确打击的重点,通过增加装甲厚度这一传统做法已难以有效应对上述威胁。
坦克的反应装甲需要采取外挂的形式,在坦克的装甲上安装惰性炸药,惰性炸药只要在收到反坦克袭击等大当量武器的时候才会触发,惰性炸药对小一点的冲击不会作出反应,比如手枪和步枪子弹、小口径炮弹、炮弹碎片、手雷等。
国庆前一天,网络上出现了一辆新式的小型战车出现在高原试验场,从外观上来看与德国的“野鼬鼠”空降战车比较相似,因此它被疑似为我军小型空降战车,正在进行最后的定型试验。说起“野鼬鼠Ⅰ、Ⅱ”微型空降战车可谓大名鼎鼎,它是德国国防军空降部队主要的空间武器,而且在北约国家当中是独一无二的,也没有出口记录。
以色列“铁拳”主动防御系统“魔”高一丈,“道”再难高一尺,只得另辟蹊径过去几十年,反坦克武器“魔”高一尺,装甲防护就“道”高一丈。可如今重型反坦克导弹使用串联战斗部,破甲厚度已经超过1米,空中发射的“地狱火”导弹甚至不用战斗部就能将坦克砸穿,装甲的发展已经陷入瓶颈。
ZBD-03式伞兵战车是我国为空降兵研制的专用轻型装甲步兵战车,该车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制,2004年左右定型并装备部队,首次亮相是在中俄“和平使命-2005”军演上,之后该车又参加了2009年的国庆阅兵。
不过,它的制造成本和设备本身高昂、操作复杂等缺点,“鸫”式主动防御系统遭到苏联陆军的冷落,研究进程也于1978年戛然而止——苏联海军却挽救了它:苏联海军自掏腰包资助KDP设计局1.7亿美元,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鸫”式主动防御系统——于1981至1982年在至少250辆苏联海军陆战队的坦克安装该系统:接受改装的一类是使用580匹马力V-55发动机的T55M;
就在前几天,央视罕见地公开了一段我国坦克GL6主动防御系统进行拦截测试的视频,视频中,无人机从空中向坦克发射火箭弹,同时地面向坦克射出火箭弹,两颗几乎同时飞来的火箭弹瞬间全部被GL6主动防御系统发射的拦截弹成功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