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钱,你出命”几乎成为了红牛的代言词,每当头盔上出现它的LOGO时,你就知道极限与狠活要来了。而红牛是如何靠着从泰国买来的配方、一度差点被政府封禁的开局,发展到在2023年全球卖出了121亿罐,成为价值排名第二的饮料品牌,仅次于可口可乐?
8年过去了,泰国天丝集团和华彬集团围绕红牛在国内市场的争端仍旧没有结束。这两家公司一个是红牛品牌、配方和原材料的掌握者,另一个则是打开红牛国内市场的功臣。原本紧密合作的双方围绕红牛在国内市场的商标、股权等互相发起诉讼。
中国红牛湖北生产基地智能化生产车间。1996年,当一罐罐金色包装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出现在深圳、广州、北京的零售货架上时,鲜有人能预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饮料品牌将取得何种成功。自2014年开始,中国红牛年销售营收额连续10年稳定在200亿元。
中国网财经11月22日讯(记者 陈琼)随着泰国天丝发布一系列声明,持续9年的“红牛”之争再起波澜。近日,天丝集团发布声明,详细讲解了天丝版“红牛”商标和红牛品牌在中国的发展故事,声明还称,合资公司生产及销售业务营收流向成谜。
在饮料行业,功能饮料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各大饮料品牌都在切入这一赛道。中国红牛是中国消费市场绕不开的功能饮料品牌,华彬集团持续重金投入培育市场,加快全国产业基地布局,推动中国红牛从0成长为年销售额200亿元的超级大单品,也打造了功能饮料发展的独特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