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府融媒】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的发祥地在江阳区分水岭镇,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泸州油纸伞以泸州当地盛产的桐油、楠竹、水竹、岩桐木、皮纸等为原料制作,伞身轻便美观,伞面诗画兼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 原创稿分水油纸伞伞王。泸州市江阳区文旅局供图分水油纸伞。泸州市江阳区文旅局供图一提泸州,必会提酒。风过泸州带酒香,与酒香夹杂在一起的还有一股桐油的清香。距离泸州城区半小时车程的分水岭镇,有着同泸州老窖一样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泸州分水油纸伞。
来源:新华网 制伞师将油纸伞放到院子里晾晒(2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横平竖直皆风骨,深浅均匀共进退。”这是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制伞要义,即伞骨要横平竖直齐丝合缝,伞顶压纸要深浅均匀,伞骨支撑要受力均匀,伞面涂油要厚薄均匀,伞柄上下要粗细均匀。
分水油纸伞是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的民间工艺品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2月11日,游人在分水岭镇以油纸伞为主题的伞里街区游玩。“横平竖直皆风骨,深浅均匀共进退”是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制伞要义2025年2月11日,制伞师在制作油纸伞。
今天,我们继续推出首批“城市宣传官”系列报道,聆听部分“城市宣传官”在酒城泸州、健康泸州、文化泸州、影像泸州、商贸泸州、网红泸州、名人泸州、“一体两翼”特色泸州等不同领域,推介、代言泸州的设想、建议和故事。
记者 师文静在快节奏时代,一些“慢”的,繁复复杂的,精雕细刻注入时光的东西,却一直很火。9月14日,以“创见美好 智造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在济南正式拉开帷幕,“中华手造”为观众呈上一场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和视觉盛宴。
2023年新年伊始,由中共泸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看四川杂志社承办的“走读四川”活动正式开启新的旅途。1月14日,“走读四川”亲子专场新年特辑,和来自美国、意大利、乌克兰、马里等国的五组跨国家庭一起走进了酒城泸州。泸州古称“江阳”,是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成都大运会世界媒体大会会场外,一把把泸州分水岭油纸伞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吸引了媒体记者们的目光。“媒体记者们平日工作辛苦,一把伞给大家遮风挡雨,有呵护之意,”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毕原绅表示。他也在现场,向大家展示了制作油纸伞的流程。
四川泸州江阳区分水岭镇油纸伞博物馆门前,68岁的毕六福(见图,毕原绅摄)费力地撑起直径3.5米、重达百斤的油纸伞。站在伞底仰头看,数千丝线经纬交织,形成独特的几何美感。做大伞,并非为了炫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