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款二维码到底还能不能用了?新华社记者27日独家从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获悉,该说法系误读。人民银行有关人士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如果消费者在早点摊购买煎饼果子习惯用手机支付,仍然可以用扫码等方式付款,没有任何变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餐馆推出扫码点餐,甚至只能通过扫码才能点餐。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餐厅发现,不少餐馆的服务员在引导顾客入座后便转身离开,似乎扫码点餐、结账已经成为“规定动作”。然而,看似便捷的服务,却并没有得到所有消费者的认可,特别是让不少老年人犯了难。
澎湃首席评论员 李勤余近期,上海市消保委对29家知名度较高的奶茶店和快餐店进行了暗访,发现有8个品牌的小程序会索要消费者的手机号。其中,“CoCo”和“沈大成”问题最为突出,如果消费者拒绝提供手机号,则无法进行点餐。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曹丽珍“欢迎光临,请扫码点餐。”眼下,点餐扫码几乎成了外出就餐的“规定动作”,大家也似乎已经习惯这种自助点餐方式。对此,相关法律界人士表示,如果餐饮商家只提供点餐扫码的做法,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点餐过程中也要多留个心眼,谨防个人信息外泄。
近日,市民张先生在江岸区的一家餐厅吃饭时,服务员告知他必须扫码关注餐厅企业微信后才能获取菜单,还不提供纸质菜单,希望该餐厅能够整改,让消费者自主选择点菜方式。不少网友纷纷表示,也有过去餐厅吃饭只能扫码点餐的经历。图为餐厅内景。
7月6日,“去餐厅吃饭尽量不要扫码点餐”登上微博热搜。热搜下,网友们围绕一条就餐体验帖展开了热议。对于“对餐厅评价之后,商家依然可以找到消费者要求删评或更改评价”,不少网友表示:“我买的团购券吃的海鲜餐,龙虾都是不新鲜的,我给了差评。后面店家找到我要求删除,我不愿意,后面给我全部退款处理了。也很不爽,我都匿名评价,还能打电话找到我”“曾经跟朋友们去一个密室,玩完觉得不值,我朋友给了差评,被店家又在app内私信,又+微信,又发短信,又打电话,好话坏话各种威胁,甚至报警要求她删掉评价...
网络点餐,为何要收集我的个人信息?上海市消保委7月18日发布《上海市网络点餐服务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指引》,并于当天起正式实施。《指引》针对网络点餐不同场景下餐饮经营者收集、使用、保管消费者个人信息等提出了具体的合规要求和操作准则,提升餐饮行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来源:【新甘肃】□周志宏近日,年逾70岁的余大爷在北京市朝阳区立水桥附近一个商圈连续走进3家快餐店,发现都只能扫码点餐或通过特定的网络程序点餐。而当时正好是中午用餐时间,店内客人比较多,服务员默认每个消费者都能够自己扫码点餐,对客人态度较为冷淡。
如今外出就餐,扫码点餐已经相当普及,甚至成了不少餐厅的强制规定。虽然提高了点餐效率,但这一方式,也带来了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问题。记者走访重庆50余家餐厅发现,大部分餐厅工作人员会提示顾客“可以扫码点单”。其中,约半数餐厅需授权位置信息及微信昵称、头像等个人信息后才可以点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