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咱家那边的教育以前多简单,就用那一套硬模子的法子管教,孩子打也打得骂也骂得简单粗暴,还培养出那么多国家栋梁。现在可好,学起来更费劲了,还养出了一堆败家子,其实家长们也是满肚子委屈。接着往下看,我给你们说几个研究的成果吧。
孩子做对了事情,一定要给他奖励;孩子做错了事情,绝对不能放过。「曾仕强每日箴言」|全文共2200字,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也称“无巴掌日”。这个节日是由美国一个反体罚组织发起,旨在宣传正面管教方法,倡导儿童人权,现在正受到越多越多的家长追捧。
总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还动不动跟各种心理问题相依相伴。那是因为孩子的情绪从来得不到缓冲,更别说消化了。想想我们小时候调皮捣蛋被揍,父母心情不好莫名其妙也被揍,成绩不好老师还要揍,女同学打手心,男同学直接踹屁股等等等等。
现在已经是一个中层干部,有房有车,家里面有什么事情要花钱的,也都是他出大头,可以说是家里面的骄傲。晶晶上一年级的时候,是爷爷辅导功课,有时候孩子写作业慢一些,或者孩子不会写作业了,爷爷就开始骂,甚至打孩子的手板。
1 过去,“棍棒下面出孝子”是育儿主流,过了一阵子大家又开始纷纷践行“打孩子就是罪”,到了现在则又刮起一阵“理性揍娃有助教育”的风……对于“能不能揍”“怎么揍”“多久揍一次”“揍了有什么影响”等问题,不仅家长苦恼、教育专家头疼、研究学者也有很多争议和分歧。
当问到“孩子能不能打?”、“多大就不能打了?”的时候,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回答不尽相同,“不能打,从小就不能打,要说服教育。”、“一上初中就不能打了!”、“一上高中就不能打了!”、“不管多大,错了不改,该打还得打!”。
日前,广州市妇联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只有不到四成的被访者认为打孩子属于家庭暴力,很多人仍然认为,家长打骂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孩子为啥会挨打?很多人会搬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认为不打不成器。可怜天下父母心,除了极个别拿孩子撒气的人,对绝大多数父母来说,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