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食过春笋,才知春之味”。竹笋一年四季都有,可唯独春天的竹笋最是美味。天目雷笋,产自浙江临安,因“早春打雷即出笋”而得名,被誉为“江南第一大菜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近日,天目雷笋在明康汇各大门店开售,许多老客户第一时间赶来抢购春天的“第一口新鲜”。
中新网安徽新闻3月29日电(通讯员 江靖 王晨璐)雷笋因早春打雷即出笋而得名,是上市较早的笋种。眼下,黄山区新华乡万余亩雷竹笋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村民们忙着采收分拣、剥壳装袋,一派丰收的忙碌景象。“最近天气好,雷笋长得快,山上到处都是冒尖尖的笋子,马上拔不过来喽。
陈章升、景士杰、仇洁系上小竹篓,拿上蛇皮袋、柴刀……1月15日一大早,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笋农毛国存前往公棠村的竹林里挖“宝贝”。这些“宝贝”藏在厚厚的砻糠下,“块头”不大,“身材”挺拔,表皮颜色微微泛红。“这是砻糠雷笋,最近在菜市场里卖得很火。
“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怎能错过春笋的鲜甜。随着春风的吹拂,在洋河新区闸圩村的雷笋种植基地,一株株藏在地下的雷笋纷纷破土而出。 走进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高大挺拔的竹林,竹林中,随处可见村民们扛着锄头,穿梭其中,奋力采挖雷笋。
眼下,大量春笋破土而出。南昌市进贤县前坊镇雷竹生产基地里,村民们在竹林里忙碌,一颗颗雷笋从泥土中挖出。前坊镇雷竹生产基地达700亩,每天收笋量约2000斤,带动30多户村民就业增收。雷笋,因早春打雷即出笋而得名,是春笋市场上最早上市的笋种。
3月11日,洪江市茅渡乡鸭池村100多亩雷笋喜获丰收。据了解,近年来鸭池村村支“两委”发动当地农户整合资源不断扩大雷笋种植面积,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现了产、购、销一条龙的经营之路,带动鸭池村走上产业兴旺的致富之路。
雷笋与毛笋分别占据“半壁江山”。俗话说“尝鲜无不道春笋”,每年3月、4月是一年中吃鲜笋的最好时期。随着白胖的冬笋逐渐减少,作为春笋代表的细长雷笋与刚冒头的毛笋开始出现在商超及农贸市场摊位上,吸引市民购买尝鲜。
中新网宁波4月15日电(林波)悠闲的下午,阳光懒散地洒在青石板上,行走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岩头村,村内古树葱茏,溪水淙淙,家家户户的门口晒着笋干,散发着春天独有的香气,耳边时不时传来村民们聚在一起唠嗑的谈笑声……这幅场景构成了小龙(Javier Llorens)眼中中国乡村
来源:央视新闻 一声惊雷响,雷笋破土出。雷笋的生长周期较短,一般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因此,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雷笋最为鲜嫩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雷笋,肉质鲜嫩,口感爽滑。走进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大保村,当地老百姓喜欢将新鲜的雷笋配以杂酱做菜,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人勤春早,在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井岐村笋基地,每两步就有一颗冒着尖脑袋、破土而出的雷笋,对笋农来说,现在正是丰收的好时节,扒开竹林,斜铲泥土,用力一撬,一颗鲜嫩细长的雷笋便被收入囊中。待篓筐装满后,笋农们更是一刻也不敢耽搁,赶忙挑下山去,让消费者尝到第一口“春味”。
19日上午,奉化溪口镇石门村的毛大姐用小三轮载着新鲜采挖的10多斤冬笋,赶到溪口农贸市场售卖。“老公还在山里挖笋呢。好得话,一天能挖30来斤。最近挖笋的人可多了。”最近一周,毛大姐和丈夫都在忙着挖笋、卖笋。毛大姐售卖的冬笋,有大有小,还沾着新鲜的黄泥,统货价15元/斤。
来源:三明日报春分时节,每天来自福建大田深山里的4万公斤新鲜雷笋,源源不断进入上海批发市场,成为上海千家万户羡慕的一道春天美味。相距千里,一头连着海上城市万家灯火,家庭团聚、共享美食之乐;一头连着山里人家起早贪黑汗水付出之后,喜获丰收的满满获得感、幸福感。
清晨,浙江天目山麓的临安泗洲村笼罩在薄雾中,今年58岁的村民李文生穿起蓑衣、手持一根小锹出门了。顶着淅沥沥细雨,踩着湿润的泥土,走进屋后的竹林,每遇到地面有微微隆起或出现小裂缝,他就会用小铲插下,好似探宝。